| 网站首页 | 资讯 | 影音 | 图片 | 论坛 | 模拟驾考 | 免费取名算命 | 瓷都工具 | 留言本 | 域名 | 瓷都商城 | 汇款 | 
您现在的位置: 瓷都热线|诚信中国:“一就是一”(1941.CN) >> 资讯 >> 瓷都德化 >> 综合新闻 >> 正文 登录 注册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资讯
十八格:远去的街市         ★★★
十八格:远去的街市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更新时间:2002-7-29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十八格:远去的街市


孤独的守望者

  近日,记者来到了毗邻大田的德化县上春村,在海拔800米的大山里见到了一条旧时的“官路”。这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古街———十八格古街伫立在崇山峻岭之间,沐浴着纯净的山风。穿行其中,昔日的盛景已让古街成为明日黄花,成为一道横亘于苍茫岁月中的寂寞的风景。

  历史的脚步匆忙而去。然而,这条古街的存在,让我们见证了这片大山曾有过的沉重历史,见证了这里山民那生生不息的追求与梦想。

  想当时,这条方圆数十公里的“山区集市”,带给朴实山民们那劳动的热情和智慧的思索,现在,这条古街只剩下四五户人家了。

  六月的阳光伴我穿行。当我邂逅一位踽踽独行的老人时,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外闯荡去了,这里就剩下几户人家了。

  历史长河里,一代人渐渐地走来,又一代人慢慢地走去。也许若干年后,随着乡村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农村都市化的发展,十八格古街真正会人去楼空。

  此老守望半世纪

  十八格古街仅有100多米长,街面宽约6米;街道上,几只狗悠闲地走着,也许,这些动物已习惯了这里平静的“生活”。

  空荡荡的古街上,竟有一家诊所。

  没人的地方,哪有病人问诊?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惊讶。

  步入诊所,耀眼的阳光打在斑驳的门板上,显出无力的苍白,就如诊所里独坐的一位老中医,那银白色的鬓发是岁月沧桑的见证。

  诊所的门牌是156号,门梁上挂着一块“德化春美上春卫生所”的木牌子。坐诊的老者叫苏世隆,现已77岁。他告诉我们:其行医系祖传的(后有取得相关的医生证明),主治小儿疳积病。

  老人于1948年来此落户,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这条古街,老人有割舍不断的情缘。他说,此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35年),也是德化、大田两县的要冲,同时是两地旧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屈指算来,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街,也历经几度兴废。苏世隆老人继续说:清后期有一年,德化、大田两地商人在此争抢生意,引发了一起命案。后来,事情没得到妥善的解决,有人遂将此事奏请当朝皇上。皇帝遂下令废除这里的商贸活动。从此,这条繁荣数十年的古街开始衰落。直到民国初期,当地商人又重新经营起这条古街,由于旧时颇负盛名,所以一下子又吸引许多商家入驻。后来,国内战乱,国民党军队在此强抓壮丁,许多商人避之不及而被押往前线,使得古街再度荒废。

  1948年,国民党败退后,这条沉寂多年的古街又重新焕发生机,而且辉煌了近半个世纪。据说,解放后,十八格古街非常热闹,每天有数百商人云集于此,每逢墟日更是人山人海,当地的山货如瓜果、笋干、茶油、金针菜等,外来的生活用品、农用工具。商贸往来、热闹非凡。若要横穿过这条五六米的街道都不容易。对此,苏世隆老人感慨说:“那时,每天来我这问诊的病人很多,一逢墟日,都要挂号排队。现在三天都见不到一个病人。不过在这里,我不是纯粹为了挣钱,毕竟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还是有感情的。”

  古街冷落车马稀

  现任春美乡书记陈文纪和乡长林合虎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春美乡政府所在地从双翰村搬到上春村,上春村也就成为全乡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加上乡政府对镇区进行规划,形成新的农贸集市。由于新的农贸集市离十八格街仅有3公里,也许是出于交通方便和人口密集的商业利益考虑,原先在十八格古街的生意人也就“随行入市”了,纷纷搬到上春洋。

  这一搬迁有个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起始,这里近百户的人家就开始陆续外迁,使得一度辉煌、名声远扬的十八格古街成为明日黄花。

  另据现住134号,今年65岁的涂居民老人说,他是大田济阳乡人,离十八格有20多公里,1950年随父到此落户。以屠宰为生,兼营旅馆业和茶油收购。

  他回忆,以前,每日天刚亮5点多钟时,古街已是人声沸腾。由于交通不便,部分商人要留宿过夜。一晚上0.15元钱,都是睡通铺。冬天时,棉被不够,街上有人专门出租棉被,一条棉被每夜租金0.15元,两个客人合用,这样经营旅馆的人也能挣0.15元。夏天一到,旅馆经常打地铺,价格和冬天一样。

  文革期间,涂居民的父亲因收购茶油而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牢房。“当时的气候就是不让人致富,收购茶油,何罪之有?”如今,这位已88岁高龄的老人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了。

  “现在,孩子都外出打工去了,除了逢年过节回来一下,平时顶多就是来个电话。”在涂居民家中,其老伴闲着没事,一边为小孙子做粽子一边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10多年间,古街就搬得剩下这几户人家了。在还没搬走的几户人家中,我们了解到:年轻的出门去了,老人在家照看孙子。

  在苏世隆老人的诊所里,我们还见到一位叫苏宝娟的小女孩。据街上的这几位老人讲,小女孩的父亲不幸早逝,但她兄妹俩都很懂事,学习优秀,每年都得到奖学金。这位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孩对我们说,现在街上人越来越少了,他们也想搬到上春洋去。

  寂寥风景成追忆

  苏世隆老人和涂居民都说,现在不时能见到一些外地客人,这些外地客人有的是以前在这里上山下乡过的知识青年,有的曾经在此工作过的。据说,解放后,十八格古街附近有一所大监狱,关押着上千号的犯人。所以到此工作过的外地人不少。

  老人还说,几年来,有位来自泉州的李老师,每逢夏季都特地来十八格古街避暑,老人在这里很受大家的欢迎。另外,也有人特地开着小车,带着自己的家眷,在此合影留念。

  十八格古街,深山里一道风景,走进去,让人感知过去和现在,感知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关怀……(万代辉文/图)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资讯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点击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