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德化速度”之辨:不到30年 总量增长近500倍
德化县实验小学,陶瓷兴趣小组每周都有两节陶瓷课程,学生来自各个年级,自愿参加。在学校陶吧,孩子们可以学习从泥塑制作,到手拉坯、彩画等几乎陶瓷工艺的全过程。每年,学校还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陶瓷烧制。
老师说,陶吧并不机械地指导学生怎么做,而是由着他们的兴趣,发挥天真的想象,让他们从小得到陶瓷文化的熏陶。
孩子与陶吧,是德化陶瓷产业图景中的一个色块。陶瓷,几乎融入了德化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走进德化,瓷都气息扑面而来——瓷产品广告牌随处可见,专营陶瓷的店铺、瓷器生产企业比比皆是……德化总人口30万,陶瓷业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去年创造了47亿多元的产值,贡献了当地40%以上的税收,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上世纪80年代初,德化仅有数十家陶瓷企业,年产值仅1000多万元,出口市场限于东南亚、中东一带,产品不过为观音弥勒、杯盘碗碟等传统货。
不到30年,产业经济总量增长近500倍,如此增幅,居全国重点陶瓷产区之首,被业界称为“德化速度”。
内与外
4年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德化“中国瓷都”称号。而德化因瓷而出名的历史,则要追溯到久远的年代。
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明代,德化白瓷以独特的风格,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被法国人誉为“中国白”。
德化陶瓷在当代的复兴,除了深厚的历史传承,还得益于当地的大城关战略。德化多山,但城关有近8平方公里的平地,利于人口集中。加上政府在资金、人才、研发、营销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恢复,德化陶瓷再次声名远扬。
目前,德化拥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陶瓷研发机构200多个,分工细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陶瓷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9%,纳税额的40.4%,涌现出冠福、佳美等一批知名企业。去年,冠福在深交所上市,为该县第一家上市公司。佳美集团生产的工艺陶瓷获中国名牌,协发光洋、得盛集团的日用陶瓷获评国家免检产品,飞天陶瓷研究所的“飞天FEITIAN”获省著名商标……“中国瓷都”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不过,德化陶瓷多为出口欧美的西洋工艺瓷,依赖手工操作,对人工需求量较大,遇上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重要节日等,需求量激增,常出现工人短缺。这表明作为传统产业,德化的陶瓷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劳动密集型的局限,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企业普遍感到高素质人才缺乏等。此外,多数民间研究所生产的传统瓷雕,虽然艺术价值较高,为收藏家所好,但总量不多,且品牌意识缺乏。
识者认为,“德化速度”今后的持续,不可过多依赖于外部资源、人力投入的数量型扩张,当以技术和机制创新、品牌提升等内涵式增长为主要动力。
新一届政府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出,陶瓷业要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中高档日用陶瓷和科技陶瓷,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打响“中国瓷都·德化”地域品牌,鼓励企业与大师、经纪公司联手,促进商标、大师与区域三种品牌良性互动。同时,加速品牌市场转化,实现从仿样加工、贴牌生产向拥有自主品牌过渡,由产品输出转向品牌输出;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为纽带,加速优质资产向名牌龙头企业集聚,提高名牌产品占有市场的能力。
近与远
德化实验小学的陶瓷兴趣小组,来自校长颜遐遗2002年上任后的提倡。他说,作为瓷都人,不能了解并向外界介绍陶瓷的历史文化,是一种缺憾。把陶瓷文化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从小生活在陶瓷文化的浓厚氛围里,有利于传承产业传统。
从娃娃抓起,只是为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的一环;解决当下德化陶瓷产业的人才难题,陶瓷学院被寄予厚望。
2005年,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组建。2年后的今日,学院已拥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专兼教师31名,开设艺术设计、材料工程技术等专业。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和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亦落户学院,当地知名陶瓷企业也纷纷与学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显然,德化的目标是,通过这所与产业血脉相连的学院产生的产学研合作效应,全面提升陶瓷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瓷都新高度。
业内人士认为,“德化速度”的造就,有强力营销打开市场空间之力,技术创新更功不可没。长久以来,德化陶瓷产品结构单一,档次难以提升。2004年,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运行,形成公共服务平台。基地整合各种资源,与当地100多家陶瓷企业合作,开发出一系列新瓷种,迅速走红市场。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地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功能空间仍有待更深的挖掘。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冠福集团,这家当地最大的民营陶瓷企业自建的研发中心,就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培养技术人才。舍近求远,显示出德化陶瓷学院任之重、道之远。
苏珠庄,德化陶瓷学院教师,蕴玉瓷庄的第四代传人,德化现代陶瓷家协会会长,亦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他认为,德化大量出口的西洋工艺瓷当前仍多为中低档产品,设计包装亦相对落伍。在国家下调陶瓷出口退税率的背景下,德化陶瓷出口已进入微利时代,提高产品附加值,走高端路线势在必行。而这,正需要科技和文化的支撑。“德化速度”,在未来当以此为主引擎。他说,过去德化人认为不会读书的人才来学陶瓷,而现在,没有相应的文化底子,肯定不行。
源与流
德化陶瓷生产,史上少有间断,工艺常有创新,能人辈出。
唐时,颜化綵编纂的《陶业法》及《绘梅岭图》,是世界首部陶瓷专著;“世界瓷塑第一人”、明代陶瓷艺人何朝宗,把宗教、哲学等元素融入白瓷,其瓷塑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精品”,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
德化陶瓷文化悠久绵长,改革开放后瓷都再次崛起,自有其历史根源。
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在精气神上营造瓷都新形象,不仅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尤为必要。
德化县县长李辉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文化遗产是深植传统的陶瓷产业的根,德化陶瓷的兴衰与其血脉相连;同时,要吸收时代精神,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可以说,德化陶瓷产业已走到一个“拐点”——在加快技术创新,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的同时,深入发掘、保护和利用文化传统。
显然,德化人对此已有了共识,并正付诸行动。工艺美术师是陶艺传统的主要载体,针对这一现状,德化正对“师带徒”的模式加以保护,扶持艺术家外出开设专卖店,采取经纪人运作方式,艺术家只负责作品,经纪人专司营销。德化陶瓷博物馆依托陶瓷学院,培养陶瓷文化研究人才。国际陶艺城将建设美术大师工艺园、文化广场,开展陶艺交流,将文化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
如此,再续“德化速度”则有了绵绵且厚实的动力。 (见习记者 龙友情)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