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福建:千年瓷都新森林经济风生水起 | |
作者:焦玉海 林萍 …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7 10:27:3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中国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走在福建省德化县城与乡村,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冲击着眼球:在县城街道,白瓷的世界让你目不暇接,弥勒、观音、茶具、餐具……瓷器装点着每个角落,展示着千年古瓷都的风韵,让人遥想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帆竞舞;在乡间小路,绿色的海洋让人流连忘返,杉木、马尾松、毛竹、花榈木、枫香、香樟、丝栗栲……绿色铺展在每座山头,色彩斑斓中让人沉醉于大森林的魅力。 林与瓷的故事,在德化演绎千年,林与瓷成为小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元素。到上世纪 80年代,林、瓷仍然占据着德化经济的主导,但是随着炉火熊熊燃烧,德化白瓷行销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却逐渐弱化了。如何才能在确保良好生态的同时,让林业经济重新与千年瓷都的瓷器经济交相辉映,再造德化县域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德化人的选择是:走新森林经济之路,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三赢”模式。 右图为清代-德化窑观音坐莲像(德化窑观音坐莲像,估价:¥600,000~800,000 。观音头戴华丽的宝冠,冠上并饰有化佛。脸相丰腴,流露一股慈悲的祥和气息。胸前双手结合掌印。双足全跏趺坐,下承莲花宝座。底部并署有“博及渔人”雅号款。) 经营林场化 保护优质生态资源 德化常住人口约27万,有19.4万人居住在县城——小县大城关,像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城镇化进程让德化的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农村,走向城镇,城市化水平达59.5%。“县委、县政府鼓励农民向县城集中,政府对拆除旧厝的农民给予补贴发展农林业,同时在县城为其提供限价房,保障进城农民的基本生活。”德化县委副书记王传敬说。 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大多数人不再以砍树谋生。德化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的路子,通过林场化建设,实现林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经济、社会效益被成倍放大。 离德化县城43公里的南埕镇枣坑村有230户700多人,目前真正在村里生活的只有140多人。除了边边角角513亩耕地,4万多亩集中连片的林地才是村里经济生活的主角。“村里从2005年7月成立枣坑股份合作林场,管护经营面积2.3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3万亩,没有砍过一棵树木。”林场场长张长江告诉记者。 张长江说,经全体村民同意,林场将每年每亩12元的生态公益林补助金,80%用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级公路维护及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补助等,还聘请了15位护林员,剩余的补助金年年滚存。“我们成立林场的目的就是管护好林子,生态公益林不能砍,其他的树木也不能动,这是全村老人、孩子的最基本保障,我们计划发展森林旅游,搞森林人家。”张长江说。 目前,德化县已建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04个,经营面积75.1万亩,再加上106万亩生态公益林,全县70%的森林资源实现规模经营,得到了有效管护。这一点,在森林蓄积量的变化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德化森林蓄积量最少时只有400多万立方米,目前已经达到1309万立方米,占到整个泉州市的56%。 “生态是德化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后发优势,我们的目标就是将森林资源消耗降下来,创建‘森林德化’,实现绿色增长。”王传敬说。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