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响一声电话"频繁骚扰用户 隐藏高额话费陷阱
作者:李亮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5 10:03: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背后绑定声讯台?

记者按照网友提供的手机号码回拨,接通后听到了系统语音:“您好!我们是××公关公司,本公司致力于为中高层人士提供服务,现有许多漂亮的女大学生、空姐、白领等待为您服务!本公司长期招聘男女公关人员,待遇丰厚,条件优秀者报名从速。请在听到‘嘀’声后留言并开始计费……”

记者在听到“嘀”声后即挂断了电话,随后,查询了话费,发现已经被扣除了62元,这说明“嘀”声之前可能已经开始计费。

此骗术类同于之前的“短信诈骗”和“QQ诈骗”。有些“响一声电话”将手机来电转呼至声讯台,道理大同小异。但据中国移动的客服人员介绍,拨打电话者是无法从手机上看到呼转信息的,这样就让一个普通的手机号码“摇身变成”高收费的声讯台。

由于声讯台多以色情信息引诱低龄消费者,致使声讯台一度成为暴利行业。早在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就发出通知规定:电话信息台开通的人工台服务,原则上一律取消。

但声讯台往往搞一些格调不高且不违法的信息,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着实让监管部门“头疼”。前段时间,许多声讯台又群发“引诱信息”为主的手机短信,刺激消费者消费。针对此,信息产业部再次在今年9月份发出通知,严禁声讯台群发短信。

重拳出击下,不法分子是否会就此止步?就目前的“响一声电话”现象来看,他们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式。

信息产业部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说:“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专门进行不法广告宣传的团伙,也有可能是声讯台‘死灰复燃’。”

谁的责任

深受“响一声电话”之害的李冼向记者诉苦说:“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除这么高的话费,难道全是我们手机用户粗心大意的责任吗?”

随着投诉电话的增多,也有人将矛头对准了相关的通信运营商:对于这些具有增值业务的电话号码,电信、移动等主管部门缺少对他们的检查、审核,或者说他们对增值业务的办理管理上太过于松懈,一味的考虑自己的利益,抛弃了广大用户群体的利益,让原本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增值业务变成了投机倒把分子牟利的工具。

通信运营商有没有责任?手机可不可以呼转至声讯台?带着这两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的运营商。

中国移动:“目前我们只有全球通和动感地带可以办理呼转业务,这两个号码段的用户可以将来电呼转至固话、小灵通、移动手机号、联通手机号、特服号码(语音信箱、秘书台等)、自动寻呼台。对于能否呼转至付费声讯台,我们没有得到这个通知,就是说没有明令限制可以或不可以。”

中国联通:“由于是个人用户拨打的电话,所以属于个人问题,和联通没有关系。联通的130和133号码段可以进行呼转业务,也可以呼转至声讯台。”

中国网通:“由于之前全国有非常多的声讯台,收费不一,况且监管非常困难,所以目前北京已经封网,不能再申请注册盈利的声讯台,但之前注册的有些仍然在使用。”

对于此类电话,不光受骗的用户为之光火,连通信运营商也叫苦不迭。

移动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有些用户没有登记资料,我们也查不到机主的信息。另外我们不是执法部门,没有执法权,对于投机分子使用的这些手法,我们只能记录,届时作为证据提供给公安部门。而要想从众多业务申请者中厘清不法者,从技术层面讲太难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认为,要分两种情况来判断:一种是通信运营商不知情,但是不法分子利用了运营商所提供的一些服务中的漏洞,运营商没有及时发现,运营商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另外一种是运营商知情,那运营商就是同伙,应当负全责。

监管盲点

正如移动公司那位员工所说,一些预付费电话不用登记资料,机主信息很难查到,这也为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移动公司客服人员提醒说,遇到这种陌生来电,最好先不要回拨过去,可以耐心等待几分钟再拨。也可以先发送一个短信询问,另外也可以打客服电话或者到网上查询不明号码的归属地,确认号码来历之后再作判断。一旦确定为骚扰电话后,可以打客服电话投诉,这些号码将被运营商登记在案。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能够起到有效遏制作用。“因为不法分子可以经常换号,当一个号码频繁被投诉后,才能确定它存在一定的不法性。”该客服人员说。

记者曾按照李冼提供的号码回拨,却得到了“你拨打的号码不存在”的答复。

法学专家分析认为,这样的引诱性来电并不能按照刑法中的诈骗罪来界定。王大伟教授说:“这种‘响一声电话’并没有虚构事实也没有隐瞒事实真相,不能按诈骗罪处理,只能是一种手机骗术。”

但若在电话中播放色情广告,就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但公安机关存在和通信运营商一样的监管难题:无法准确掌握机主信息,即使可以追查到,侦查难度也会非常大,另外,对不法分子的处罚畸轻,违法成本低。

北京大学刑法教授康树华对记者说:“对于这种小数额的损失并且侦破难度很大的案件,公安部门可能就像处理‘偷盗自行车’案件一样不会受理。即使受理,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完善立法,加大打击力度成为专家及监管部门的一致呼求。“除此之外,慢慢健全通信运营商的过滤有害信息机制也是必需的。”王大伟说。(记者 李亮)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