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我们能否留住它们曾经的辉煌?
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中国的文化保护已经从原来的那种自在状态变成了自觉的状态,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工作。夏挽群介绍说,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加快对这些方面的立法进程。
2003年2月18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还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这个工程是我国首次对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抢救、普查和整理,工程将耗时10年。当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经在15个省展开,并对其中重要的民间文化进行保护,2004年该工程在另外9个省市进行。冯骥才还和地方学校合作编写乡土教材,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
在河南,该省成立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领导小组,之后河南的18个地市很快就成立了同等规格的组织和体系。同时,夏挽群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宣传民间民族文化理念,举办了诸如河南省第一,第二届濒危戏曲汇演、第六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两届春节文化庙会,这些活动展示了民间民族文化的魅力,宣传了文化内涵和理念。此外河南还致力于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河南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申报、命名”、“《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县卷)的编纂”、“河南十大民俗经典的调查与命名”、“河南民居民间建筑普查”、“河南老字号普查”等五项专项工作。
“和浩如烟海的文化保护相比,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我们工作的速度远远低于文化消亡的速度。”夏挽群这样说道,“想要保护所有的文化形态是不可能的,目前能够做到的是尽可能地保留更多的文化形态。”他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尽可能把存活的文化形态记录下来,来弥补过去历史的不完整,因为它记录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没有老百姓的历史。二是对各类型民间文化的典型进行统计,进而推动地方政府筹集社会资金,加快对文化的保护。三是呼吁促进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建议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对各种文化形态进行保护。四是更多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夏挽群给记者介绍说,享有“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美誉的河南禹州钧瓷在北宋时期是由皇家派人管理烧制的,而在1000年后的今天竟然出现了“千家窑炉,万户冒烟”的景象,市场上甚至10块钱都能买件钧瓷。用夏挽群的话说,这叫“紧步唐三彩后尘,自毁品牌”。之后,夏挽群联合禹州的钧瓷制作高手任星航,开始了宋代双乳状柴烧窑炉及传统制作工艺的恢复工程。2004年11月,第一批出炉的成品经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组鉴定,其和故宫现藏的北宋钧瓷高度相似,骨感、质感高度吻合,为我国陶瓷界长期争论的诸多学术疑点画上了句号。这其中暴露出来的就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唐三彩和钧瓷截然不同的命运说明了要想保留文化的记忆,还应该加强对其制作过程的规范管理。
同样是剪纸,河南西部的剪纸大都自己玩玩,但河北蔚县剪纸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数千万元。“这就涉及到市场理念的问题。”夏挽群认为,有些民间艺术难以和市场接轨,即便扶持也难以长久。对那些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信息丰富、能够和市场接轨的民间艺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比如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地河南开封的滕派蝶画,他们正在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推动它进入市场,继而得以更好地传承。对一些已经无法迎合市场的民间艺术形式,该怎么办?“那就养起来。”夏挽群说。
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只有当人们普遍认识到民族的文化是精粹、值得世界关注时,传统文化才能得到重视。因此,夏挽群认为,“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重视,抓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入手,在教材中不仅要加入历史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因此应该从培养本地的文化认识上进行文化的传承。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这些!”
而对于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革新的最好手段之一。据介绍,目前在全国各级学校的课内外教育中,很难看到传统民间文化的身影。有关专家不无忧虑地说道:“下一代教育和兴趣的缺失,将可能断送传统民间文化的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5]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