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高山上的守候 |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德化教育 更新时间:2005-9-23 22:36:37 |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老陈几次把调换工作的机会让给别人 再过几个月,老陈就要退休了。与别人不同的是,老陈的告别,不是在机关单位里,而是离开千米高山,一个与他风雨相伴了34年的气象站。 老陈叫陈能夺,个子清瘦、乐观知足,今年60岁。老陈现在要忙的,仍然是一个老气象人每天的日常工作。每隔1小时上海拔1653.5米的观测场一次,观测风云、气温等基本天气情况,然后记下有关数据。用笔“写”天,老陈在这里写了34年,从小陈写到老陈。 能吃上青菜就很奢侈了 神秘而美丽的九仙山,位于德化境内,那里层峦叠嶂,奇岩耸立,林木葱茏,气象万千。在道教的传说中,那里曾是九仙聚居之所,现在是福建省迄今有人居住的最高点。 陈能夺是1971年从部队退役后分配到九仙山气象站的。回忆当年情景,他说:“最奢侈的事,就是吃上青菜、遇上乡民。”这每天餐桌上习以为常的青菜,想吃就买,有什么难呢?细听之下,才明白山上山下两重天。从山下上山,全是山路,单程要走3个多小时,下山上山6个多小时,途中耽搁点时间,一天时间差不多就泡在这一去一回中了。路途遥远,隔三差五下山不现实,他每次从家里上山,都要带足一个星期的米和菜。吃不上现成的,那就自己种吧。这也不行。山上一年365天,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就有200多天,能种得活长得大吗? 那时山上不通公路,几个年轻人守在狂风呼啸的高山上,白天抬头看风云,夜晚仰望数星星,一个月不见一个生人,也没有邮差上山送信,那种孤独与寂寞,非身临其境不能感受。 最怕毒蛇和滚雷 九仙山每年夏天气温只有二十几摄氏度,而冬天平均气温是零下13摄氏度。一年中,有300天以上都是云雾天。 但对于老陈他们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寒冷,而是毒蛇和惊雷。过去,山上不通电,一到晚上,大家都是点煤油灯和蜡烛值班。每到夏季,毒蛇会藏卧在职工宿舍楼通道角落,职工夜里起来解手走过,不小心就会踩到毒蛇被咬伤,有一个同事还差点闹出人命。结果,一到晚上,大家都躲在房间里不敢外出。 但毒蛇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会随着风向追人的滚雷,攻击性很强!老陈没见过,但老陈的儿子陈为德就见过一次。15年前,陈为德子承父业上山当了一名气象员。陈为德说,几年前,有一次同事曾再兴值班,大概晚上7时多,突然刮起大风,曾再兴到观测场观测天气,他在值班室里帮助观测风速。几分钟后,一阵劈里啪啦的响声传来,只见曾再兴惊慌失措地从外面跑了进来,曾再兴拐过弯时,陈为德才看到曾再兴身后风和雾涌进来,还有一个火球在追着他。陈还没反应过来,头顶的电灯就炸了,屋里一片漆黑。那次的滚雷袭击,气象站办公楼里的充电器、蓄电池、电线全被烧坏了,幸好当时曾再兴跑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危险真正来临时,我们往往忘记了害怕,事后回想起来,才感到毛骨悚然。因为每一个气象人都知道,打雷时上观测场是最危险的,但没有哪一个气象人会因此退缩,因为第一声雷响,需在5分钟内向外发布。”陈为德说。 老子要上山 儿子要下山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山上生活、工作条件不断改善,柏油路通上山顶,宽带也接上山,山上还开发风景区,开起了旅社,而岁月不饶人,当年风华正茂的陈能夺,鬓角已长出缕缕白发。 说到退休后的打算,老陈说还没想好,但有一点已经决定了,那就是作为一名党员,他要把组织关系留在山上,将来过组织生活时,就可以上山看看。“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这份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山上的一切,都熟悉着呢。离开他们,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说这话时,老陈的脸朝着窗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记者看不清他的眼神,但听得清他话语里坚定的语调。 而老陈的儿子陈为德却有着和父亲不一样的想法。陈为德现在是站里办公室主任,他的愿望是希望有机会能调到山下的单位工作。要像父亲一样在山上一直工作下去,他感到有点害怕。“现在要调动太难了,关键要有单位接收,大家都想往回调,哪有那么多名额呢?”对于调动,陈为德眼里充满忧虑。 对于儿子的想法,老陈不发表任何看法。沉默也是一种默认。也许,儿子的选择是对的。他们应该有更好的生活。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
资讯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
|
上一篇资讯: 泉州电视台《刺桐花》第39期在二实小录制
下一篇资讯: 我县第八届运动会隆重开幕(图)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