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复,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被正式命名为“龙塔畲族村”。据了解,这是泉州市最边远、海拔最高的畲族少数民族聚居地。
近日,笔者来到了离县城近百公里的龙塔村,走访了部分畲族村民,畲族赤脚医生兰全绻和经营杂货店老板兰全朝首次向外界公开了他们的家谱。
畲族家谱为小32开本的线装本,是兰(蓝)氏村民从洛江马甲镇坑头村兰氏村民手中抄来的,用小楷字抄写在淡黄色宣纸上,尽管记录不全,但文中的记载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卷八六《南蛮列传》中有关瓠传说大致相同。泉州海交馆文史学者刘志成认为,类似的畲族家谱在泉州还较为少见。
家谱载“始祖瓠生高辛之世,夺乾坤真气,出刘氏之耳,一点血脉结成……当日生在瓠,即以为号……时燕国寇戎结猛勇,吴将军作乱,贪婪无厌,侵害疆界……有能番王首者,其克有功,受千封万赏……又以第三公主许配,满朝寂寂惟我……奏奉圣旨赐名姓,长郎姓、次子姓兰、三子姓雷,且寅封一女武侯招赘姓钟……”
据村民介绍,先前记录较全的畲族家谱早已散失,这份家谱是根据远古传说写成,从明朝中后期畲族人居住于马甲山村开始一直追溯到远古先祖,其中包括于明末清初进入葛坑的德化畲族先民。
近年来,有关畲族是否是古代闽越族的后裔没有完整的说法。但是这一特殊的部落,至今仍保留一些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由于长期生活在深山,少与外界接触,所以畲族人日常生活中还沿用自己的语言,外人很难听懂,但平时他们也使用闽南方言与外界交流。目前,该村兰氏村民大都还居住在半山腰处,保留着他们先人以山为居的特点。
龙塔畲族村现有近千人,畲族村民占了400多人共80多户。在畲族村民中,95%为兰(蓝)姓,其余为雷姓。据63岁的兰全朝介绍,明末清初,德化畲族的先祖从马甲一路跋涉来到葛坑。一妇人在其兰氏丈夫去世后,携子沿途乞讨来到德化岭脚,见到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尘嚣,就在此落脚生根。
据史书记载,畲族由远古时瓠所传,生三子一女,分别姓盘、姓兰、姓雷,女子所生的孩子姓钟。畲族先人遵从古训,择高山而居,不与汉人通婚,这一婚姻习俗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在,兰氏村民居住的地方仍以高山居多,可想而知旧时畲族村民的生活条件;历史地理的原因,养成了畲族人吃苦耐劳的秉性和热情好客的民风。
前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龙塔村铺设了一条数公里长的水泥路,畲族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从此得到了改善。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外谋生,到外面发展自己的事业了,留守的畲族村民仍以种田、种水果为生。
据了解,现在,德化龙门滩镇畲族村民中,还保留着一张“畲族祖先图”,画有一些本族先民的英雄壮举。但是,这张保存至今的“祖先图”,一直不轻易示人,只有在每年的除夕夜,族人才拿出来做祭祀之用。
畲族相关资料
宋人罗泌《路史•发挥二》称:应劭书遂以高辛氏之犬名曰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妇,是为南蛮。
东晋郭璞,他在《房玄记》中写道:昔高辛氏犬为乱,帝言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瓠,亡三月而杀犬,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于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民国。
人口
全国人口63万,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80多个县,以闽东、浙南人数最多。福建畲族人数34.9万人,占全国畲族总人口一半多。住所
畲族以传统民居,以竹为架,以茅为覆盖的“寮房”,瓦房极少。解放后,多建木结构瓦房。其建筑规格为:一厅堂,前后两间,左右厢房,可隔为四间。多分期进行,故往往需数年才能完工。
语言
语言学家通过畲语在语音、词汇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与壮侗语族语言关系较为疏远,而与苗瑶语族语言关系较为密切,尤其是跟苗语支的瑶族布奴语的“炯奈”话更为接近,同源词比较多,对应关系也比较明显。
图腾
在饮食习惯上,畲族历史上每逢新年除夕等重大节日团聚或是丧葬等重要进餐场合,餐前都需举行纪念瓠仪式,为防外人窥见,往往闭门进行。□万代辉黄鹏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