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6月15日,位于德化县宝美村境内的祖龙宫显得特别热闹,方圆几个村的人们都带上祭品到这里朝拜一番。然而,参与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从事陶瓷业的老板们;他们奉祀的供品也不是人们常见的鸡、猪、羊之类的美味佳肴,而是陶瓷厂家新开发并获得订单的产品,或是陶瓷艺人新创作并获奖的艺术品。这种不落俗套的奉祀方式在各地的庙宇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日,是祖龙宫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一天是祖龙宫供奉的窑神(当地称之为窑坊公)林炳当年受朝廷敕封嘉奖的日子。林炳所处的年代距今已有910年了,时值北宋时期,德化县的陶瓷业已相当发达,“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描绘的就是当时德化县陶瓷作坊遍布乡里的情景。宋哲宗年间,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朝廷调整了贸易政策,规定“凡购买外国货,均以帛、绸、瓷、漆等特产博易,不用金、银、铜币”,全国的陶瓷出口因此猛增。
德化县作为陶瓷主要生产地之一,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虽然瓷窑遍布,但由于当时的瓷窑都是平顶方形、容量很小的小窑,难以大批量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陶瓷出口的需求。烧制技术的落后,制约了德化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林炳应时而生,他设计发明的圆拱形大窑炉(亦称鸡笼窑)不仅容量扩大了十几倍,还由于设计了烟囱拔焰消烟,热度倍增,烧制出的瓷器更显得洁白、剔透。距离祖龙宫不远的屈斗宫古窑就是根据这种圆拱形大窑炉改进而成的。
关于林炳建成大型窑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林炳在进行窑炉改革时,曾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高温窑火一冲便塌顶,屡试屡败,他非常苦恼。有一次,在再次倒塌的窑炉旁边,林炳疲劳得不觉昏昏睡去。睡梦中,他看到一位仙女翩翩而至,在他面前解开衣襟,对他示意地指一指败窑,又指一指自己的乳房,然后隐没在云雾之中。林炳醒来,细想玄女指点突然有所领悟,于是将窑房砌成乳房样的圆拱形大窑,两旁再砌小奶窑(亦称狮耳)护住主窑房,这样烧窑时就不再塌顶了,而且烧成的瓷器质优量多。后来,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连起来,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热能,增加产量,又能使窑体更加牢固,也为此后演变发展成龙窑(亦称蛇目窑)奠定了基础。
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林炳首创的大窑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为“烧成革新先行”的称号,而那位指点林炳的仙女,也被敕封为“玄女夫人”。一时间,林炳的大名广为传播,各地纷纷学习他的建窑技艺。在当时泉州知府的授权下,德化开办了第一所瓷庠,类似于今天的陶瓷学校,由林炳亲自到瓷庠传授技艺,现场指导。当年的瓷庠就是现在的祖龙宫,这座不甚起眼的小瓷庠,影响了近千年来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瓷业发展。据日本有关陶瓷文献记载,宋代有一个叫加藤四郎的日本人来德化学陶艺,将砌鸡笼窑的技术带回日本,砌成“德化窑”,并尊奉林炳为“陶祖神”。
为了感激玄女指点的恩德,瓷乡人按照林炳梦中的玄女英姿塑造了玄女像,建玄女宫奉祀。后来,林炳赴江西传艺,一去杳无音信,再也没回来过,最后积劳成疾而客死他乡。家乡人怀念他,便塑林炳像安放于玄女之右,尊为窑坊公。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窑坊公诞辰之日,家乡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颂扬他为瓷业发展所做的功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当年广为流传的需要耗费大量木柴为燃料的圆拱形大窑炉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电、液化气为燃料的新型瓷窑。这意味着当年林炳苦心研究建造的窑炉,历经近千年的漫漫岁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人们对窑神林炳光大瓷业的感激与崇拜却从未有丝毫改变,年年农历五月十六,乡人依然不忘到这座祖龙宫来奉祀一番,一则纪念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二则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
在窑神林炳及玄女的神位前,摆满了人们精心创作的各种瓷器———除了传统的瓷雕外,更有人将五彩缤纷、飘洋过海换美金的西洋工艺瓷也摆到了供桌之上。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德化县瓷业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现状,瓷都人正开创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陶瓷生产出口的繁荣局面。遥想窑神林炳,如果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九泉了。□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