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影音 | 图片 | 论坛 | 模拟驾考 | 免费取名算命 | 瓷都工具 | 留言本 | 域名 | 瓷都商城 | 汇款 | 
您现在的位置: 瓷都热线|诚信中国:“一就是一”(1941.CN) >> 资讯 >> 瓷都德化 >> 诗词雅文 >> 正文 登录 注册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资讯
地缘 翘脊伸展在海峡那端         ★★★
地缘 翘脊伸展在海峡那端
五缘之亲同一脉 两岸同根共一天
作者:王迪虹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更新时间:2006-5-27 11:24:01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闽台缘”的密切关系,集中体现在地缘相近,隔海对望,咫尺比邻;血缘相亲,根脉相传,情同手足;文缘相承,中华文明,同出一脉;商缘相连,交流频繁,贸易繁荣;法缘相循,建制律法,隶属与共。值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之际,我们推出“五缘”专版,让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情缘再度呈现在笔端。

  地缘 翘脊伸展在海峡那端

  □王迪虹

  穿行在故乡的老街深巷,总会被那错落起伏的古厝屋脊所感动。金黄色的隆起突出的屋脊及于起伏中翘起的燕尾,仿佛龙在天上行走。如果攀爬在高高的榕树上俯视,便会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褐色的屋顶占据着大部分视线,屋顶两侧一道道凸起的瓦棱呈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屋檐交错间,露出空隙,顺着空隙目光所及处,眼前便映出那样的场景:少妇在天井边汲水捣衣;老伯在石埕当中纳凉,提篮买菜的老妪,挎着书包上学的少年在护厝间往来行走。拾起目光,在方圆数百米的屋脊上几个少年行走如履平地,遇有“鸱尾”状的厝角,就会跨在上面,对着远方,凝视久久……

  多少个朝代多少个黄昏,正是这些奔跑在屋脊上的少年,跨着鸱尾飞越千山,飞过海峡,将这飞檐翘脊,高柱粗梁,将这出砖入石,“手巾寮”,“三间张”、“五间张”的大厝建造移植到台湾,落地生根。

  台湾传统民居与闽南传统民居,如一个模子倒出来,其建筑特征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间或五开间加双护厝;檐口露“垂珠”扣“花头瓦当”;白石红砖双翘脊加燕尾等,像无数个逝去的朝代一样真实而悦目。站在家乡遥望无涯的苍穹,我的心中就常在猜测海峡对岸那一爿爿赭色的屋脊究竟生出怎样的花纹,以及它们所暗示出来的何样的生命信息。

  历史作为时间已永远消逝,而岁月则不能拒绝我们的追忆。300多年前的那一批又一批的少年,把拓荒与怀念深深嵌进了族谱,牢牢嵌进了一代代子孙心头。当新世纪风帆初起,子孙们返回闽南故里,走进泉州,寻觅那座古厝群落,庙宇宗祠;寻觅那两端鸱尾伸展的厝角;寻觅屋脊正中的“八卦”,门楣上的桃木剑……

  五月的一天,我们走进德化葛坑下玲村黄家祠堂。老屋带着和善的面孔迎接着我们到来,我们在庭院中踱步,仿佛踏入前尘往事。那已被岁月磨噬变得低矮的门槛,还沾着清代灰尘的门板,宽大的台基、交错的柱拱、镂花的门窗以及在夕阳下的飞檐翘脊,述说的是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发生的故事。细枝末节或有不同,然而无边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消解许多细微的差别,从而显露出本质上的相同。我们可以从地理意义上寻求历史发生的证据,从闽南德化山村的黄家祠堂到台北的林家祠堂或基隆的赵家祠堂,我们找到一种关联,一种与自己的文化血脉相关的精神。尽管台湾的祠堂建造历史是迟于闽南,然而彰显宗族的荣耀,对先祖的追思与缅怀则可以穿越时空,经久不衰!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点击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