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影音 | 图片 | 论坛 | 模拟驾考 | 免费取名算命 | 瓷都工具 | 留言本 | 域名 | 瓷都商城 | 汇款 | 
您现在的位置: 瓷都热线|诚信中国:“一就是一”(1941.CN) >> 资讯 >> 瓷都德化 >> 诗词雅文 >> 正文 登录 注册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资讯
吃茶记         ★★★
吃茶记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更新时间:2002-3-29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吃茶记


  蔡丹萍/文

  

  从懂事起,我就知道有一种东西叫茶。那是父亲从密封的瓷罐中开启的一屋子清香。

  父亲好客,客人好茶,端茶敬客成了我学习社交礼仪的第一课。童年时,祖父总在清闲时带着我上街坊家“吃茶”。老人们吃茶有“茶配”,我便心猿意马地坐着,趁大家不在意,抓起桌上的花生米往嘴里送。也就是在那些日子,我听着“讲古”,知道了执扇的孔明、抓鬼的钟馗和德化九仙山上的赖垓。

  转眼,我到了“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年龄。整日与小伙伴们嬉戏玩闹,享受着无穷的天真与欢乐。一个盛夏的午后,大伙儿玩累了,有个小伙伴拿出个小盒子,扬言说,他的“宝盒”里装的是“仙丹”,只要含一粒黑色的“仙丹”,人就会不饥不渴,长生不老。然而,我吃着“仙丹”,却觉得味道和家里的茶叶一样,便当众揭穿了他:“这是茶叶,不能吞下去的。”所有的人都用最气恼又最无邪的语言,责骂了“仙丹”的主人,然后都纷纷散去。但是,我很快就后悔了:嚼过“仙丹”后,口中滋生丝丝甘甜,润润的,爽爽的。

  少年时,我到遥远的他乡求学。临行,母亲抓一把家乡的土缝在布囊里,要我带着上路;父亲则在我的皮箱里再装上两包安溪茶,并交代:“去了人家的地方,怕会水土不服,冲点家乡的茶喝,能祛百病。”没想到两包茶叶让我在学校里有了极好的人缘。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友们听说闽南人带了铁观音茶来,三五成群地来找我喝茶。舍友带着老乡来,老乡带着舍友来。集体宿舍里常常是宾朋满座。同学年少,风华正茂,群聚品尝之间我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作为好侃的闽南人,我总是如“讲古”一样,畅叙家乡的风土人情:景似黄山的戴云;采茶场里欢愉的对歌;惠安女的奇特服饰……

  成年后,我的生活更离不开茶。一杯热茶,常伴着我在孤独中度过万籁俱寂的夜。白日里因为工作和生活而被搅乱的思绪如杯中散发出的热气,缓缓地升腾,而后在空气中散解开来,留下一屋子清香。这总让我想起离校之时老师的教诲:“要适应社会,溶入社会,但也要不洗自己的本色。”从象牙塔走出,我所要求自己的,也就是溶入社会群体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留下如茶一般的清香;而要克服年少的心高气傲,甘于从不起眼的工作做起,则又要用茶的宁静、平和与淡泊来充实心灵。

  “人生二十知酒,四十知烟,六十方能知茶。”在只知酒的年龄,我略能尝出茶的品种、档次,却还不能品出“清心也可”的意境。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资讯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点击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