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影音 | 图片 | 论坛 | 模拟驾考 | 免费取名算命 | 瓷都工具 | 留言本 | 域名 | 瓷都商城 | 汇款 | 
您现在的位置: 瓷都热线|诚信中国:“一就是一”(1941.CN) >> 资讯 >> 瓷都德化 >> 文化教育 >> 正文 登录 注册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国家明确规定医生教师吃
我县召开全县校长会
德化县开展中小学教师岗
06年到城区中小学校跟班
郑心强:真情浇灌每一朵
944名中小学教师竞考173
两千教师再测试普通话 首
[组图]三代教师两代出校长八人从教个个不一般         ★★★
三代教师两代出校长八人从教个个不一般
作者:胡艺桑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6-9-4 21:39:07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五十七年前,涂华榘先生就是凭这张服务证明换取毕业证的

荨第一代校长涂华榘

▲第二代校长涂大庆

N本报记者 胡艺桑 文/图

  2006年教师节对德化县退休教师涂华榘一家来说,将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个教师节,涂家将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世家”的光荣称号。“父亲今年正好80岁,我想,这是父亲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了!”涂华榘的二儿子,现任德化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的涂大庆笑着说。
  据了解,自1991年起,泉州市每年教师节期间都会表彰一批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教三代以上、累计从教100年以上的“教育世家”。今年教师节,又有42个“教育世家”受到了表彰。
  在这42个“教育世家”中,涂华榘一家显得特别引人关注。从泉州市教育局出示的“教育世家花名册”中可见,建国以来,涂家三代共有8人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教龄累计达171年,是本次被表彰的“教育世家”中,总教龄最长的一家。更难得的是,这一家三代教师不但个个都是教学骨干,都获得省、市、县的各种表彰,而且还出了两代校长,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啊。//by http://CiDu.Net/

与教育自小结缘

  赶到德化县城涂华榘老先生家时,正好是大中午了。老先生夫妇好说歹说,非“逼”着记者先喝完一杯花生浆后,这才笑吟吟地与记者聊了起来。
  虽然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但老夫妇俩看起来仍然十分健康,耳聪目明,说话走路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今年已八十高龄的涂老先生有着一头天生浓密未经染过的黑发,而74岁的涂老太太头发虽已发白,但走起路来却是健步如飞,做事也仍是风风火火。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记性还都十分好,数十年前的陈年老事你一句我一句,历历道来。
  据涂老先生说,其祖父15岁就中了秀才,虽然因家境贫寒没能继续考取功名,但却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受到四乡八里的尊敬与爱戴。当时,德化、永春等地许多乡村纷纷来请他去教书。
  涂老先生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很少在家里待着,大部分时间都到其他地方去教书。那时候,别人出门要走路去,而祖父则是坐着轿子出门的。看着祖父坐在轿子上,感受着人们对祖父的那份敬仰之情,小华榘心里暗暗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如祖父般,成为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by http://CiDu.Net/

一出道就当校长

  1947年,涂华榘从南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德化县寮坑堡“国民学校(小学)”,如愿成了一名“教书先生”。当时,华榘年仅21岁,就一个人“扛”起了一所有20多名学生、6个年级的小学校。
  那个时候,教书是没有工资领的,按照约定,村里每家每户一年交几斤稻谷给老师算作是工酬。然而,在那样的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涂老师也不忍心去向所有的人收谷子。这样,从1947年到1949年的3年时间里,涂老师只收到100多斤的谷子。
  没有收入,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年轻的涂老师只好利用暑假到临近的永春去打短工,帮人锄草、割稻子,每天换回6斤谷子。从小没有干过农活,涂老师原是文文弱弱一书生,突然要在酷热的天气里整天整天地待在太阳底下劳作,自然不适应,最终,他病倒在无依无靠的永春,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来。按他的说法是:差点就死在了异乡。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涂老师还是坚持在寮坑堡整整教了3年书。提起这艰难的3年,涂老师说,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因为按规定,师范毕业后,必须教足3年书,才能拿到毕业证,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实在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热爱,使得自己不论在怎样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着。
  3年后,涂老师凭着一张“服务证明书”换回了南安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他也因为书教得好,业务能力出色,受到了家长和乡亲们的肯定。拿到毕业证后,算是正式参加工作的涂华榘即被分配到蔡径完小去当校长。可谓是,一出道就当校长。//by http://CiDu.Net/

六年级同室上课

  被分配到蔡径当校长时,正好是1950年。说是当校长,其实和前3年一样,一个学校就只有一位教师,涂老师是校长兼校丁,煮饭兼敲钟。
  提起当年,涂老先生笑称那是“六复式”的上课模式———那时候,学校虽只有他一名教师,但却要教六个年级,而且语文、数学都要教。更要命的是,学校其实就是一座破破烂烂的古大厝,下雨时,屋顶的雨水往下漏,屋外的雨丝往里飞。
  好在全校只有30多名学生。于是,就让全校学生统统集中在古厝的大厅里上课,上完一年级,再上二年级、三年级……从早上到中午,再从中午上到天黑。
  “课时太多了,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涂老先生回忆说,那时候没有时钟,也没有手表,天一亮就起床,刷洗、做饭、吃饭,然后就开始上课。那时也没有下课时间,反正这个年级教二三十分钟后,布置做作业,就接下去上第二个年级。课一上就是大半天,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过,有时连茅房都没时间去。常常是,发现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太阳又已经偏西了,才知道下课。
  有趣的是,35年后,当他的二儿子涂大庆第一次当上校长时,也是被分配到一所完小,只有三四名教师,上的也是“复式班”。只不过,后来的“复式班”只有两个年级的同学在一起上课,两个年级的同学也不是坐在同一个方向,而是背面而坐,老师先在前面上半节课,再到后面上半节课。
  但无论是涂华榘还是他的儿子涂大庆,两代人从来都没有因为教学艰难、环境恶劣而动摇过。对此,他们没有太多的解释,涂华榘说:我热爱教育这份事业,除此之外别无所好;而涂大庆说:虽然当教师过的是清贫的日子,但最重要的是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当自己年老后回头看看,感觉没有留下遗憾,也就满足了。//by http://CiDu.Net/

群众尊称“草包金”

  当教师虽苦,但也有令人快乐的时候,特别是群众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以及对自己一家人的关心,常常令涂华榘夫妇感动不已。
  对于这些,涂老先生不愿多说,但是,性格爽快的涂老太太告诉记者,那时候,涂老先生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乡亲都把他当成自己人。知道涂老师的家属没在身边,煮好吃的东西都要想尽办法把他拉去吃一点,有好的东西也会悄悄地送来给他———尽管那时大家都很穷,最好的东西也就是几个鸡蛋、几叶青菜。
  那时,一些当地老百姓为了能留住涂老师,劝说他把家属也带过去,还说,可以把最好的田地分给他们家种。
  涂老太太记得,那年涂老先生要离开葛坑时,群众追了老远的路来送行,说了许多挽留的话,一些群众还承诺说,只要涂校长能留下来,就盖新房子给他们一家住。虽然当时的去留并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决定的,但乡亲们的热情还是让老先生夫妇体会到了教书生涯所带来的快乐,至今回忆起来心里仍有如吃了蜜糖般甜滋滋的。
  “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从来没有人说过他一句坏话,上至领导下至群众、学生,大家都很尊重他。”涂老太太说,虽然那时候不兴评什么奖,但老先生肯定是群众心里最好的老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困难时期,涂老师每个月只有35.5元的工资,加上妻子的8元钱工资,总共就只有43.5元,寄20元回老家供养父母家人,就只剩下20来元,一家子五六个小孩,要吃要穿还要读书,家里穷得丁当响。
  霜天雪地的日子里,已是学区校长的涂华榘老师时常穿着一件补得到处都是补丁的棉衣到学校去上课。但从来没有人敢笑他。认识他的人常指着涂老师对身边的人说:“别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那可是‘草包金’,此人是咱学区的涂校长,教书、管理学校都是一等一!”

家人支持一如既往

  困难时期,由于交通不便,涂老师极少回家。不但少回家,也少给家里带来收入,但即便如此,他的家人却从来没有怨言,没有给过他任何的压力。
  穷困的日子里,老师的月收入极有限,有人笑说,“还不如母鸡下蛋赚得多!”那时鸡蛋价高,一个一元钱,一只母鸡一个月如果下30个蛋就是30元收入,而教师的收入常常还不足30元,不少教师都丢下教鞭回乡种田去了,而涂老师所在学校的教师却一个也没走,他们都相信涂校长所说的: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老涂这人就是这样,人家让他上哪他就上哪,只知道埋头教书,不管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涂老太太说这话时,口气里充满了爱怜与尊敬。
  记者问她:“可曾想过也让老伴回家种田?”老太太笑了,她的回答很朴实:“从来没有!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一家人从来不管(干涉)他。”在老太太心里,教师是很伟大的,“一个孩子,四五岁就被送到学校,从幼儿园读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为工人、管理者、科学家、伟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物,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也许,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才使得涂老先生能够在有生之年,坚守着教师这个清贫的阵地,从来没有动摇过。

  涂老先生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子孙辈多出几名教师,能够薪火相传,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多作贡献。他的这一心愿得到了子孙们的拥护,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目前已有7人活跃在教育战线上,教龄加起来早已超过100年,可谓是薪火相传百年春秋。//by http://CiDu.Net/

六子女四人从教

  希望子女都能承接自己的薪火,代代为师。所以,涂老先生不但在小时候就给孩子们灌输尊师崇教的思想,而且,当孩子们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他也推着他们走上从教之路。
  大儿子涂新华高中毕业就被送到南安师范继续学习,为毕业后从教做准备。二儿子涂大庆高中刚毕业就直接加入教师队伍。
  涂大庆清楚地记得,五弟俊杰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就非常希望他报考中师,后来,五弟直接上了高中,但父亲的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当五弟高中毕业时,父亲给他下了最后通牒:报考师范学校,否则,考不上大学就不让他补习!
  为这事,五弟很是为难,他非常向往穿上公安制服,成为一名真正的公安人员,但父亲态度很强硬。最后,五弟只好顺从父亲的意愿,报考了师范。虽然,后来五弟又偷偷改了志愿,上了公安学校,但是,这事瞒了几十年,从不敢让老父亲知道。
  不过,与五弟不同,四弟涂俊德却是深受父亲的影响,一心想当教师。涂大庆记得,四弟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在招收教师,不少人劝俊德莫再当教师了,说,一家这么多教师,也分几个到其他部门,这样以后可以多点开花。
  四弟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早有主意。那天,俊德说要到教育局看看情况,回来后却已经填了合同。怕人笑他,就编了个谎言说:人一到门就关上了,不签不行,只好签了!
  “其实,怎么可能是人家逼着签字,是四弟一心想当教师!”对弟弟的性格十分了解的涂大庆一眼就看穿弟弟的小把戏,但他还是支持弟弟的选择,因为,他自己也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所以,他能理解弟弟当时的做法。//by http://CiDu.Net/

两代人50年校长

  涂华榘老先生曾任上涌、葛坑学区等学校校长,任期30年,而他的儿子涂大庆连任了20年小学校长。两代人加起来,等于一个50年的校长之家。
  涂老先生告诉记者,在大庆高中毕业那年,德化实验小学因教师缺编,准备招收代课教师。有人向学校推荐了大庆,学校考核后,就聘用了他。那年,大庆才17虚岁。
  17岁的大庆个子不高,还不足一米六,第一次上课还是穿着大哥的衣服。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小大庆虽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但教起书来却是有模有样,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在实小教了9年书,最后3年全部任教毕业班,单班成绩年年全县第一,成了小县城家长们特别喜欢的一位年轻教师。
  1985年,26岁的涂大庆被任命为德化盖德完小校长。此后,先后任浔中学区副校长兼中心校校长、龙浔学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3年8月,被调任德化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其管理的学校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省示范小学”、“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红旗大队”、“市文明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项。同时,还被评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省骨干校长”、“市先进德育工作者”等县级以上个人荣誉10多项。还被德化县委、县政府确认为“优秀拔尖人才”。//by http://CiDu.Net/

后代从教个个骨干

  令涂华榘老先生最感欣慰的是,他的子孙中,目前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已有7人,而且,个个都相当出色,全都获得过省、市、县的表彰。
  教师的工作繁重而又单调,生活清贫而又平淡,但涂老先生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在他的影响与教育下,所有从教的家庭成员都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分子,均获得过省、市、县表彰。
  “既然当了教师,就要把每个孩子教好。”这是涂老先生夫妇常对孩子们说的话。而孩子们也没有辜负二老的期望。除了涂大庆当上小学校长外,其他孩子要么已当上了学校的领导,要么也已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
  大儿子涂新华现任德化三中办公室主任,曾获泉州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第一名。
  四儿子涂俊德现任盖德中心小学总务处主任,是“县优秀教师”。
  小女儿涂淑珠在德化实验小学任教研员,获得过市教学比武二等奖,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谈起儿女,涂老太太特别自豪,她说,不但自己的儿子、女儿书教得好,儿媳王丽红、女婿范文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都非常出色,也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范文胜还担任了学校的信息技术管理员,而孙婿汪俊生也担任了学校的总务处副主任。
  涂老先生有7个孙子、孙女,其中两个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三个在读大学,还有两个在读小学,老先生希望,孙子、孙女们都能承接父辈的薪火,继续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这就是老先生的心愿,简单而伟大!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点击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