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代的教育世家 |
|
作者:万代辉 文章来源:德化教育 更新时间:2003-5-21 19:32:56 |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德化戴云山麓东里村有座爱仁堂古厝,系该村读书人陈阆章肇建于清嘉庆年间,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尘嚣。据现仍从事教育工作的第十二代孙陈永康介绍,陈氏家族历经360余年的沧桑岁月,明末清初至今已连续十二代曾从事过教书育人的工作。 当地的文史专家周崇禧介绍:德化县近日组织有关人员在调查当地的古大厝情况时,无意中从陈氏族谱中了解到陈永康的前十一代前辈均曾以教书育人为业。十二代不间断从文教书育人工作,堪称是德化乃至泉州地区从事教育时间最长的教育世家。 陈氏族谱载,爱仁堂的肇建者陈阆章是个读书人,其六世祖陈维式是明末的私塾先生,在当地传道授业。擅南音,精丝竹。陈维式的子孙陈孟齐、陈献珍、陈卿斗均为清代各个不同时期的教书人,且对南音均颇有造诣。陈阆章父亲陈文调为清代的贡生、庠生,而其子陈则贤、陈编华亦同为贡生,时人称之为“兄弟贡”。而从清嘉庆年间至宣统的一百年中,已有连续五代为贡生,清王朝赐之为“五代书香”匾额。(http://www.cidu.net/)陈国顺于宣统辛亥(1911年)中贡生后,曾受命为福建省懿议局议员,因国内革命烽火燃起而没有到任。从此陈国顺与其胞兄陈国志在德化、永春、南安一带以教书为业,养家糊口。 陈国志之子陈绍朱于民国时期曾到马来西亚等地从事教书工作,在海外桃李飘香。陈国顺四子陈绍凝在民国期间曾任大田县、德化赤水等地中心小学校长。最小的儿子陈绍宽,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任小学校长。陈绍凝的孙子陈濂溪曾任过小学民办教员。陈濂溪之子陈永康现任浔中镇世科小学教导。一个家族历经360余年的沧桑,连续12代人曾以教书为业,成为德化乃至泉州地区时间最长的教育世家。 今年五一前夕,记者特地走访这户教育世家。(http://www.cidu.net/)现居住在德化东里村35号的陈濂溪去年不慎中风在床。今年已68岁的他,虽说行动多少有点不便,但神志清醒。得知山外的客人来访时,他坚持下床。记者担心他有个闪失,想搀扶他时,他却说:“不碍事,我也想下床活动一下筋骨,整天躺着也不是滋味。” 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嘱咐孙子拿来族谱,顺着字里行间,他开始为我们讲述他先祖的历史。我们得知,其始祖来自河南固始,最初居于德化城郊,在唐昭宗天顺年间徙居戴云山麓,过着自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先祖崇尚文化,勉励子孙潜心攻读,其十一世先祖陈维式,是陈氏入住戴云山麓东里村的第十七孙。桃李芬芳,其间设馆课徒,把南音传播乡里,学生数众。 也许是提到南音,激起了这位老人的兴致,他叫孙子请来堂弟———今年53岁的陈鸿伦,两人一起为我们弹唱了一首南音《三千两金》。兄弟俩介绍说,这至今保存的琵琶和三弦就是明末清初十七世先祖陈维式所留,年前,省文化部门还专门派人前来收集相关资料。正是这两把保留至今的南音乐器,使得这座寂静的山村充满了无尽的欢乐,现在村里戏班子的成员,都得益于这两把古乐器。//by http://CiDu.Net/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
资讯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
|
上一篇资讯: 德化招收陶瓷专业高职生
下一篇资讯: 德化陶瓷学院学生街头献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