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德化人只收“中国白”
作者:马智晔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12:46: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瓷器内侧上釉不匀让潘先生捡了漏

N本报记者 马智晔 文/图

    上周末藏家潘先生从德化风尘仆仆地赶到福州,为的就是让省收藏文化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副主委陈赞尧先生,帮他瞧一件刚到手的“宝贝”。打开精致的包装盒,剥开裹着的一层又一层的膜,潘先生掏出一个碗大的“盆”。“中国白,是个好东西。”陈赞尧赞道。

    经鉴定,潘先生的这件收藏叫做“德化窑白釉竹节炉”,从器形、色泽、工艺可以看出出自当时德化工匠之手,纯手工制作。陈赞尧说,这个竹节炉应该是清代初期的作品,是祭祀用的香炉,“现在预估价可以到5位数了”。

万金宝贝捡漏来

    这样一件珍品,潘先生却是以“破烂”的价格买回来的。原来,这个竹节炉的内侧露出了一大块原胎,没有上白釉。“卖家可能觉得品相不好,认为是次品,没什么价值,就便宜卖了”,当时出价才几百元。但潘先生说,这块原胎正是他看中这件瓷器的原因。他解释说,以清初的工艺,能给瓷器的内侧完全均匀地上釉是少之又少,露不露胎并不会影响它本身价值,而且从露出的原胎还可以看出,胎质细腻洁白,当然值得收藏。

收藏要专一

    潘先生是生意人,6年前被朋友带入行,收藏就成了他的第二职业。身为德化人,潘先生说,他就偏爱家乡的产物,家里上百件收藏品都是“中国白”,而且只收“中国白”。“我喜欢‘中国白’,就把它研究透”,这些年,“中国白”逐渐升温,虽说他总共也才投入十几万,现在脱手一两件就能抵得上6年的投入。

    “淘宝不能盲目,更不能满把抓,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捡简单、熟悉的东西入手。”陈赞尧老先生曾多次这样提醒新入行的玩家。

明末清初德化瓷最值钱

    “中国白”这个叫法最早是法国人叫起来的,明代德化生产的象牙白瓷和瓷雕传到欧洲,受到当地人喜爱,法国人就把象牙白瓷叫做“中国白”(中国白瓷)。不是所有的“中国白”都是值钱的,多年研究陶瓷的专家傅先生告诉记者,藏家要确认它的年份和艺术性,艺术性看它的器形、造型工艺、装饰特征等。年份则更为重要,德化陶瓷得名“中国白”主要在明末清初,那个时候出品的德化陶瓷最为值钱。而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德化民窑整体工艺水平下降,不再那么精致。所以即便都是“中国白”,价格可能相差10倍不止。傅先生说,最近德化陶瓷升值较快,一只清末出品的“中国白”都在千元左右。(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