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有线电话的3G”? 为“小灵通”拨开迷雾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2/6/21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有线电话的3G”? 为“小灵通”拨开迷雾

2002年6月7日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王荣

  近日,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固网运营商所提供的“小灵通”无线市话服务在国内再次引起争议。那么,“小灵通”是怎么诞生的,它在国内外的真实发展情况如何呢?

  “小灵通”是固定电话的补充

  有报道称,“小灵通”业务一直没有权威部门的定义,事实是,早在2000年6月29日,信息产业部下发的《关于规范PHS无线市话建设与经营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小灵通”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定位于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这一定义,是信息产业部依据对无线市话有关情况的调研,根据其技术特点、市场生存条件和投资分析结果而做出的。按照这一定义,“小灵通”是利用现有固定电话网络(闲置)的交换、传输资源,以无线接入网方式提供可在一定范围内流动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也是其终端和服务的统称。(XMW)

  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无线市话系统将已经沿用了上百年的铜线接入方式变成了无线接入方式,是电信技术和服务发展历程上的重大创新,因此被业内专家称为“有线电话的3G”。(XMW)

  “小灵通”的诞生严格而规范

  我国政府历来对电信技术和设备的采用进行着严格的监管。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技术论证、实验网应用、设备测试、专家评审等环节。(XMW)

  早在1995年,我国电信业的有识之士开始为找到一种适宜的技术实现本地接入手段从“有线”转变成“无线”,进而为我国亿万消费者提供一种能够双向通话、无线接入、可随时使用的电话,并且可以承载巨大的话务流量的技术和系统进行探索。(XMW)

  1995年,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前身)主持进行了无线接入技术和设备的论证和选型。共有15家企业参加,在测试中,利用已有的交换、传输资源,以V5接口的方式进行无线接入的PAS无线接入系统以及DECT系统获得了主管部门、技术专家和运营商的一致认可,但DECT系统因市场不接受未获成功。(XMW)

  1997年,中国电信在浙江余杭地区组织进行无线接入网试验,PAS无线接入系统(后被通称为“小灵通”)第一次进行了实地测试。1999年5月,“PAS无线接入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计量中心各项测试指标,又在1999年3月和2000年1月,分别通过信息产业部接入网设备专家评审组初审及终审鉴定。从初审选型到终审签字历经近5年的时间,其过程及程序是严格按照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的要求进行的。(XMW)

  “小灵通”上网功能更强大

  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运营商提供的“小灵通”无线市话因质优价廉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预计今年用户数将突破1000万。“小灵通”除了能打电话外,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核心网和网络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预付费、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定位服务、呼叫转移、电话会议、用户自主选择服务类型和账单管理等多项服务。(XMW)

  “小灵通”更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数据功能。笔者不久前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通信展上,见到了款式繁多的“小灵通”手机,并试用了一部最新款的连接了数码摄像头的718-U彩屏手机,利用这部手机拍摄的照片11秒内便被发送到了笔者的邮箱里。这仅仅是“小灵通”增值业务的一个方面。在台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目前正在用“小灵通”手机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短信息、下载图片及MP3歌曲等,上网速率达到了64K。据介绍,更快速的256K和512K无线数据服务不久也将开通。(XMW)

  “小灵通”在台北市开通仅10个月,已经拥有了28万用户,数据和增值业务流量已达到总流量的19%,此时台湾GSM普及率超过100%,是全球手机拥有率最高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XMW)

  作为一项中国人自主拥有的技术和服务,如今,“小灵通”已经走出国门,在印度、孟加拉、越南、菲律宾、泰国、海地等众多国家得到了应用,受到了国际运营商的欢迎,他们所应用的系统和终端目前全部在我国研发和生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