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福建财政部门发挥职能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陈进俊 黄建龙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4 12:03:2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县域经济是福建省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了,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自从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县域经济”重大举措,并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福建省财政部门发挥财政职能,采取各项措施,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重心向下添实力

  省委、省政府今年年初推出对县“六挂六奖”政策,省财政在中央“三奖一补”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对县(市)地方级税性收入增长、产粮大县、撤并乡镇、消减赤字、化解债务等给予奖励,并从2005年起给予兑现。这对全省县(市)来说可谓“利好消息”。以龙海市为例,该市2005年财政收入达16.19亿元,比上年净增3.42亿元,按照对地方级税性收入增长奖励的政策,2005年该市仅此一项就得到1019万元奖励,“这对增强地方财力,支持县域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龙海市财政局局长林耀煌说。

    作为山区县,德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上,重点发展陶瓷、旅游等特色产业,大大促进全县经济发展,2005年德化也获得500多万元的税性增长奖励。闽清县通过撤并两个乡镇,也得到省级财政给予的200万元奖励。

    为鼓励开发区发展,2005年,省财政分别确定沿海、山区不同奖励标准,对全省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实行奖励补助,以发挥开发区的带动作用。2006年,财政部门加大对山区市和沿海欠发达县的扶持力度,将山海协作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南平、龙岩、三明、宁德和省定经济欠发达县的山海协作重点项目;将每年新增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用于32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进一步倾斜安排旅游建设资金,支持山区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一系列财政政策对调动县市增收积极性,增强基层财政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特色求发展

    在省级财政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市县区财政部门密切联系实际,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连江,财政部门按照“工业立县,港口强县”的要求,重点加强对可门港工业集中区、鳌江经济开发区、贵安旅游度假区的支持。在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引导下,连江的港口经济迅速成为经济新增长点,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6.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财政总收入完成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晋江市财政局局长庄明理介绍说,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晋江市正积极引导县域经济从“满天星”向“核聚集”转变,通过财政政策等综合措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如2005年,由财政出资设立名牌产品奖,对获得世界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2005年,晋江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2.75亿元,财政收入达38.65亿元,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14%,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明星”县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各地充分运用中央和省市给予的财政政策,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县乡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0.7%,全省有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入围县市数量居各省市第6位。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惠及了群众,据统计,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50元,比2000年增加1220元,年均增长6.6%。

    完善管理重保障

    在努力完善省对县、县对乡财政体制,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福建省财政部门还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工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如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加强财政监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做好政府债务的清理等。

    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到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以解决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研究重大财政政策,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努力为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陈进俊 黄建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