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欧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者:孙艺灵  文章来源:瓷都德化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2 14:48: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试谈福建德化窑白瓷与欧洲制瓷业

  16世纪(明代)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商人和传教士的络绎东进,中国的瓷器、丝织品、漆器等也被传到欧洲。一时间,在欧洲上层社会中出现了使用中国物品、仿制中国式样的时尚。当时的欧洲社会以中国瓷作为装饰品和日用品的风气极盛,法国人曾以当时流行小说中的情人“塞拉冬”来称呼中国的青瓷,意为大众情人。当时中国的瓷器除了江西景德镇外,福建德化窑瓷器以它洁白的瓷胎和釉色,适应西方用途的品种和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的观音瓷塑像而著称于欧洲。欧洲人由于德化瓷器所特有的洁白如玉的釉色,而称它为“中国白”(Blance de China)。当时欧洲人以拥有德化白瓷作为财富和高贵的象征。德化瓷器传入欧洲,对欧洲制瓷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XMW)

(一)

  福建德化窑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已有印纹陶的烧制,从唐宋始已烧制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公元13世纪,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沿主河道向北,我们来到廷基(德化)城。我们可以说,此城所有地方,均是制作瓷碗、瓷盘的。他们对我们解释:从某个地下坑洞采掘一种特殊粘土,把它堆成堆,任其曝晒、风吹、雨打,从不翻动它,历时三四十年,粘土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练,就可以把它做成上述碗、杯形状,再用他们所想要的色彩在其上着色、入窑烧制。……城里有个出售瓷器大市场,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碗。”该游记的描述是欧洲对于中国瓷器及其制作的最早记载。直到现在,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等仍把德化窑白瓷称为“马可·波罗瓷”或“中国白瓷。”

  精致、洁白的德化窑白瓷,使欧洲人为之倾倒。欧洲人称其“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与其它东方名瓷迥不相同,质滑腻如乳白,宛如象牙。釉水莹厚与瓷体密贴,光色如绢,若轻瓷之面泽然。”【法·波西尔著,戴岳译:《中国美术》卷下,商务印书馆,1934年】。德化白瓷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宝,当作“天下传宝之”的艺术珍品,为欧洲人士所珍藏。明代德化瓷雕大师何朝宗创作的观音像等艺术雕塑品,更是被一些国外人士不惜以重金争购之。目前在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仍收藏有不少数量的德化瓷藏品。“在美国的波士顿、费城、芝加哥藏明、清两代的德化窑瓷器150多件。其中包括何朝宗早期作品。丹麦国家博物馆有26件。英国剑桥、牛津等博物馆有300多件。”“英国博物馆珍藏的德化窑瓷,最早是1511年(明代正德十年)。丹麦国家博物馆有一件德化瓷,它是1690年的王室贵族财产。”【《中国白(Blance de China)——德化瓷器》,《福建工艺术》,1982年第2期。】

  明清时期,西方列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殖民主义势力相继东进,海上贸易更加兴盛。福建的福州港、漳州月港、晋江安海港和厦门港先后成为德化白瓷的集散地,通过我国海商和外国贸易公司的经营渠道,进一步扩大了销售范围。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载:隆庆、万历时期“除贩夷之律,干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分市东西路”、“以我之绮纨磁饵,易彼之象玳香椒,射利甚捷,是以人争趋之”。德化白瓷由此输入欧洲。德化白瓷进入欧洲,最初是由福建商舶载运至东南亚,再由荷兰商人贩运到欧洲。荷兰人占据台湾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更是大规模进行瓷器贩买。福建沿海各港口出口大量瓷器经台湾转运世界各地。当时,德化窑瓷器也有经广州、香港等地销往东南亚,或再转运其它国家和地区。除荷兰外,相继成立的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也进行瓷器贩运贸易。(XMW)

  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进入欧洲后,以其优美造型和质感获得欧洲人士的极大青睐,被欧洲国家的帝王、宫廷、贵族争相收藏。开始,他们对中国瓷器的曲线和瓷绘的艺术神韵似乎还不太了解,只欣赏中国瓷器胎釉质料的优秀,以贵金属对瓷器进行各式各样的镶嵌。由此欧洲当时社会出现了专业镶嵌瓷器的工匠。欧洲人还普遍把收藏中国瓷器充作室内陈设和装饰,并作为炫耀财富的一种手段。当时盛行用瓷器来美化建筑的内部空间,“墙壁、天花板和窗口凹处都是用瓷镶的。”【利奇温著,朱学勤译《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他们还喜欢搜集中国观音、罗汉等佛像瓷塑,摆设在文玩架上。皇帝贵族们的收藏更加丰富,布置也特别豪华。例如法王路易十四有专藏瓷器的凡尔塞宫镜厅,还特地建筑了瓷宫;波兰王约翰三世在维拉努哈宫侧殿有专陈瓷器的中国厅;德国选帝侯更把中国瓷器视为艺术品而集存于德累斯顿的瓷宫。路易十四的摄政王马扎然、著名戏剧家莫里哀也都是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十七世纪晚期及十八世纪时,欧洲的贵族家庭中,常有“瓷器室”的设置,以陈列中国瓷器,包括外销瓷。他们还特别设计木制家具以作大件华瓷的器座,连中等人家也将华瓷的盘、碟定置墙上以为装饰。”【厦鼐《瑞典所藏的中国外销瓷》,《文物》1981年5期】当时欧洲社会热衷于收藏德化窑白瓷,视为珍贵财富而倍加推崇。(XMW)

(二)

  福建德化窑白瓷对于当时的欧洲社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欧洲人开始着力仿效德化白瓷,摸索瓷器的制作和模仿德化瓷。(XMW)

  一方面,当时的瓷器在欧洲还是新奇而珍贵的东西,而在中国却是廉价的日常用品。这样,欧洲商人就想到用德化瓷器模仿欧洲家庭厨房所使用的银餐具和陶器。当时中国的生活习俗和欧洲是截然不同的。德化窑花瓶在欧洲的宫廷里被当作牛奶罐使用,而小酒杯、厚而笨重的瓷盘在欧洲也是不太需要的。德化的茶壶随着欧洲饮茶的流行也大量出口欧洲。但是,欧洲人要求茶壶有过滤器,以便将茶滤出,而在壶内留住茶叶。于是,德化窑工便按照欧洲商人提供的式样,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产品造型,烧制成带过滤的茶壶、带嘴的水罐、咖啡壶、啤酒杯等日用饮食器供应欧洲市场。同时,表现欧洲人生活题材的雕塑作品如商人、家庭妇女、旅行者以及狮子、骆驼、神话里的怪兽等及动物儿童玩具,也由德化窑烧制而流行于英、法、荷兰等国。另一方面,当时欧洲不少皇家瓷器工厂也纷纷模仿德化瓷器。德化窑白瓷流传至欧洲,其细腻洁白的瓷胎和釉色令欧洲人为之倾倒、惊叹。当时的欧洲瓷业还处于萌芽时期,1673年,法国人波特拉特首先在鲁昂设立瓷厂,法王给予他特许:制造像中国瓷器盘、碗、瓶等的专利权。该厂制作的白瓷显然受到德化白瓷的影响。当时还有圣克卢瓷厂(以制作软质瓷著称),它对中国瓷各种品类,无不仿造,并时出新意,制作十分美丽。它仿效德化白瓷,在单色器上浮雕花纹,颇为可观。17世纪前后的欧洲瓷器还处于模仿试验阶段,虽有瓷器生产,但都是质量不高的软瓷或骨瓷,不足与中国瓷器竞争,因此,中国瓷器便成为欧洲商人争购的对象,每年都有几千万担输入欧洲。(XMW)

  在欧洲,首先试制真正硬质瓷器的是德国迈森的匠师柏格特。他于1715年前后开始仿制德化白瓷,并成功制作了两件作品:一件是圆柱形烛台,上饰菊花浮雕图案;另一件是五英寸的弥勒坐像。在柏特格的倡导下,欧洲各国掀起了模仿德化瓷器的浪潮。英国的“弓”瓷器工厂和切尔西工厂大约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大量地仿制德化瓷器,上饰葡萄、李子等浮雕图案。法国的圣科得和钱蒂雷工厂、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瓷工厂,都吸收了德化的制瓷工艺技术,烧出白瓷器受到欧洲各阶层的欢迎。可见,德化窑白瓷传至欧洲,对欧洲制瓷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欧洲的制瓷业,就是这样从仿效“中国白”——德化白瓷开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德化窑白瓷对于欧洲制瓷业起到很重要的启蒙影响作用。(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