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中世纪世人知刺桐如今日知纽约 |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2/2/25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 |
|
|
中世纪世人知刺桐如今日知纽约 为什么宋元时期当泉州跃居中国最大港以后,它的国际身价会变得如此之高呢?这是因为,经历了1000多年传统的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至此时达到了顶峰,因为海上贸易带来的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经济联结和文化联结,从来没有像这个时候那样广泛和紧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富饶和科技进步,使它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宋元时期的泉州的确不同凡响,它不仅是各国商人和商品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是中国的海船制造中心、丝织业中心和陶瓷生产与外销的重要基地。从北宋洛阳桥的建造开始,这里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造桥运动,到南宋绍兴年间达到高峰,一座座跨江跨海的梁式大石桥出现在晋江两岸及港湾岛屿之间,使泉州港的交通设施之完善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两宋泉州共造了139座石桥,其中113座修造于南宋,尤以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为最多,仅晋江县就造了13座,总长度在5052丈以上即30余里,平均每年造桥1里多。宋代泉州的造桥热潮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筏型基础”、“睡木沉基”、“浮运架桥”等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均堪称奇迹。它成了泉州海外交通走向鼎峰新的坐标,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它所拥有的雄厚财力。按王连茂的粗略计算,洛阳桥长度360丈,共花费1400万文,等于1.4万贯,平均每丈造价约40贯。若以此为基数,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及工程之难易等因素的话,那么,仅晋江一县在绍兴年间投入造桥的资金就达20万贯。而绍兴年间泉(州)广(州)二港每年各自的市舶收入约近百万缗(贯)。须知此时南宋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500万缗(贯),泉州一年的市舶收入就占了南宋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而投入交通设施基本建设的费用之高殊足惊人。这确实是一个“舶货充羡”、难与比拟的“富州”! 13世纪赵汝适的《诸番志》和14世纪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这两部海交史珍贵文献,就详细记载了以泉州为起点一直到遥远的东非沿岸、最盛时由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濒江多海物,比屋尽闽人”,以泉州海商为代表的闽商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其雄厚的资本力量已足以左右南海贸易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必须指出,宋元时期,中国的官方文献更多的是习惯于以泉州为基点来计算同国外诸港的距离、航程和方位,连南宋人吴自牧记述京城临安(杭州)盛事的《梦粱录》均直称:“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即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 为什么宋元时期当泉州跃居中国最大港以后,它的国际身价会变得如此之高呢?这是因为,经历了1000多年传统的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至此时达到了顶峰,因为海上贸易带来的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经济联结和文化联结,从来没有像这个时候那样广泛和紧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富饶和科技进步,使它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宋元时期的泉州的确不同凡响,它不仅是各国商人和商品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是中国的海船制造中心、丝织业中心和陶瓷生产与外销的重要基地。从北宋洛阳桥的建造开始,这里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造桥运动,到南宋绍兴年间达到高峰,一座座跨江跨海的梁式大石桥出现在晋江两岸及港湾岛屿之间,使泉州港的交通设施之完善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两宋泉州共造了139座石桥,其中113座修造于南宋,尤以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为最多,仅晋江县就造了13座,总长度在5052丈以上即30余里,平均每年造桥1里多。宋代泉州的造桥热潮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筏型基础”、“睡木沉基”、“浮运架桥”等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均堪称奇迹。它成了泉州海外交通走向鼎峰新的坐标,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它所拥有的雄厚财力。按王连茂的粗略计算,洛阳桥长度360丈,共花费1400万文,等于1.4万贯,平均每丈造价约40贯。若以此为基数,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及工程之难易等因素的话,那么,仅晋江一县在绍兴年间投入造桥的资金就达20万贯。而绍兴年间泉(州)广(州)二港每年各自的市舶收入约近百万缗(贯)。须知此时南宋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500万缗(贯),泉州一年的市舶收入就占了南宋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而投入交通设施基本建设的费用之高殊足惊人。这确实是一个“舶货充羡”、难与比拟的“富州”! 13世纪赵汝适的《诸番志》和14世纪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这两部海交史珍贵文献,就详细记载了以泉州为起点一直到遥远的东非沿岸、最盛时由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濒江多海物,比屋尽闽人”,以泉州海商为代表的闽商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其雄厚的资本力量已足以左右南海贸易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必须指出,宋元时期,中国的官方文献更多的是习惯于以泉州为基点来计算同国外诸港的距离、航程和方位,连南宋人吴自牧记述京城临安(杭州)盛事的《梦粱录》均直称:“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即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