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版权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作者:艾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5 14:32:1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以一只“蓝猫”做主角的《“蓝猫”淘气3000问》在问世后的6年间创造了中国动漫市场的奇迹。特别让“蓝猫”原创制作的三辰卡通集团意想不到的是,从2001年开始,“蓝猫”跨越多个行业迅速延伸到图书、音像、玩具、文具、鞋服等16个行业。如今这部动画片仅品牌授权年收入已达1600万元,版权输出至15个国家和地区,专家估计“蓝猫”的核心版权产业年销售额将超过4亿元。

    其实,这仅仅是中国一部原创动画片版权输出创造的奇迹,而每年我国各行各业类似的版权保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难以估量,这就是自主知识产权迸发出来的核心价值魅力。版权不仅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正与日俱增,而且正逐渐成为我国最引人注目的产业群。

    版权保护彰显产业活力

    从一张光盘、一本书、一部电影,到陶瓷、纺织、软件等诸多产业,我国的版权保护走过了从个人、集体到行业不断延伸拓展的可喜之路。

    “夜夜灯影照织女,户户可闻杼机声,家家绣姑飞针线,棉田若雪接云层。”江苏省南通市是我国传统的家纺制品产地。10年前,林氏兄弟的东帝兴公司进驻南通,他们当年引进100多个花型生产印花布,有的花布一天就能销出1万米,净赚5万元。可好景不长,当地布商纷纷照葫芦画瓢,仿冒他们的花型印出的残次花布充斥市场,林氏兄弟的生意一落千丈。  

    无奈之下,林氏兄弟拿着自己曾经注册的版权证明,四处投诉。最终国家版权局明确批复:印花布花型版权应当视同美术作品的版权加以保护。侵权者被依法查处,侵权印花布被依法扣留。

    林氏兄弟的著作权投诉,把版权和南通的印花布市场首次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些有眼光的南通商户,每年还以版权贸易的形式,买进国际最新花型投放市场,一个专版花型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事例屡见不鲜。

    截至目前,江苏南通印花布著作权登记量已达1.08万件,查封侵权印花布275万米,调解版权纠纷1039起,赔偿著作权人损失404万元。今年7月,中国南通家纺城版权交易所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家由农民创办的印花布版权贸易所。  

    当然,尝到版权保护甜头的,不只是江苏南通印花布产业。被誉为“中国陶瓷之乡”的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白瓷”产地,拥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在福建省版权局登记的产品超过3000种。通过打击盗版,一年可减少损失1亿—2亿元。目前德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德化真的实现了“泥巴换黄金”的梦想。

    据悉,1991年版权保护介入德化陶瓷领域之前,该产业产值只有1亿多元人民币。经过10年的版权保护,到2005年达63亿元,人均创汇近2000美元,是1991年的60倍。德化的实践证明,版权保护一旦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显示出无穷的活力。

    严打侵权助推产业发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我国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版权保护制度建立时间较短,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用版权法律制度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还不高,加之盗版具有的高额非法利润,导致侵权盗版案件时有发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盗版又成为我国近年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新动向。众所周知,耗资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热血传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然而,针对该游戏的各种“外挂”(网络游戏的作弊工具,安装后游戏玩得更容易)研发团队迅速“崛起”,“私服”(私人开设的服务器)市场规模已经逼近正规市场规模,大有反客为主之势。其中,几款出名的“外挂”制作者、传播者,从中获取了上亿元的非法收入。如此一来,不仅使正规企业无法收回高昂的研发运营成本,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整个网游产业的研发能力。  

    网络游戏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报告》透露,200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仅为0.3亿元,到2004年则达到36亿元。短短几年市场规模扩大100多倍,2005年市场规模甚至超过50多亿元。  

    正因为如此,我国打击网络盗版的决心和措施也是相当到位的。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2006国际版权论坛”上的一番话让人感到踏实和振奋,他说:“法律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中是一致的。网上权利的保护,是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必然延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门出台了两个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我国也准备加入这两个新条约。我国7月1日已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就是为了适应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版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今天,知识的产权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财富资源。版权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我国版权保护范围已覆盖到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建筑外观、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众多领域。2004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2005年软件产业完成收入3900亿元,占GDP的2.17%,相关产业发展尚有很大空间。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特别强调,从现在开始,我国必须持续不断地、长期地在全社会进行国民的版权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水平。这将作为核心理念在将要出台的中国版权战略中得以体现。此外,政府将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可以相信,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随着百姓版权意识的提高,我国版权产业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XMW)



    日前闭幕的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了上千家海外展商,版权洽谈异常活跃。(XMW)



    如今我国版权保护覆盖范围已从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扩展到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等众多领域。   曹杰等摄



    我国“蓝猫”的核心版权产业年销售额将超过4亿元。(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