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离任后的带与留―――从李贽的姚安为官谈起金匀 |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2/2/25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 |
|
|
南安籍明代思想家李贽,自京城放了外任,到偏僻的云南姚安当了三年知府。离任时,“车中仅图书数卷”,“士民攀卧道间,车不得发”。 造福百姓与清正为官,使李贽深受百姓爱戴。李贽治政主张“至人之治”。他说,一个好官吏,应该“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他在姚安兴庙学,制祀典,修桥造路,“务以德化民,不贾市俗能声”。他在府衙楹柱上写了两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 李贽在姚安三年,乐于清贫,“除俸禄外,了无长物”,却又“俸钱常喜赎民劳”,“库学颓圯,罄俸以营之;祀典缺废,弹力以致之”。因连厂河泛滥成灾,李贽“捐资聚石为桥,利行旅,通往来,以垂永久”。后世为纪念他的功绩,改名为“李贽桥”,至今此桥仍在。 李贽十分重视抓启蒙教育。在城南德丰寺开设“三台书院”,“日集生徒于堂下,授以经义,训以词章”。亲自上台讲学。李贽还提倡男女平等,认为“人有男女,而见非有男女也”。 李贽在姚安的主张和政绩,却仍然遭来上司的打击和排挤。正如他在《又书使通州诗后》所说:“吾之居哀牢,尽弃交游,独步万里,戚戚无欢,谁是谅我者?其时诸上官,又谁是不恶我者?”悲愤之余,李贽慨然谢任。 身为封建统治阶级营垒中的一员,李贽尚知“万家疾苦总关心”,为官一处造福一方,做到“一庭明水,两袖清风”,出污泥而不染。为了公益事业,甚至连朝廷的俸禄都带头捐出。而我们今天的个别为官者,放了外任,却只知敛财肥私,姑奸养姘。离任后,有的带走了轿车,带走了办公家具,行头细软满载而归;有的挖空了财政,留下一屁股债务和几麻袋的说不清……孰不知,他们带走的是老百姓的血汗,留下的是一片骂声。 离任后带走什么和留下什么,难道我们不可以从李贽的姚安为官中得到一点启迪与借鉴吗?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