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福建陶瓷产业破茧化蝶寻求发展新空间学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厨卫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4 9:32: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前言】:福建建陶业在国内几大陶瓷产区中区域特色最为明显。早在上世纪80年代,福建外墙砖就蜚声中外,继而引发了各地纷纷大上外墙砖生产线的一股热潮。然而,近年来,随着各大区域版块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福建的陶瓷业出现了两大动向:一是外墙砖优势更加明显,国内其它产区外墙砖产能不断下滑,与福建的差距不断拉大;二是不少福建企业或经销商,携资本在外地投资办厂,依靠市场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成为陶瓷行业的新生力量,深刻影响着几大产区的产业结构。(XMW)

  外墙市场一马当先

  福建陶瓷的发展史可追溯至距今1700多年前的历史,是我国的陶瓷发源地之一;而现代陶瓷业的发展,则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起。(XMW)

  当时正是各类商品紧缺的时代,只要生产得出来,就卖得出去。于是,福建产建筑陶瓷一度在国内市场上所向披靡。至上世纪90年代,福建陶瓷红极一时,后来逐渐淡出市场的汇源、东方、万通、中辉、新盛、美亚等建陶集团企业,便是那个时期的代表。(XMW)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福建陶瓷开始遇到困境。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陶瓷业有利可图,争先恐后地开办陶瓷厂,一段时间内福建出现了上千家陶企,造成空前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又都是同质化的竞争,从产品到管理再到营销都极其相似,大规模的价格战随即爆发。(XMW)

  与此同时,由于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福建陶企的盲目扩张造成了严重供过于求的不良局面。这造就了当时一句极为经典的话:"福建陶企仓库积压的产品,足够国内市场消费十年"。于是一场行业大"洗牌"来临。(XMW)

  大洗牌后,福建陶企变得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发展,更多的企业把目光盯在外墙砖这一利润虽然相对较低、国内竞争对手少的领域,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时代。(XMW)

  虽然目前福建陶瓷企业不断携资本前往佛山投资办厂,但福建外墙砖仍旧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一马当先,保持着无可比拟的区域优势。(XMW)

  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在中国建陶行业,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拥有驰名品牌数量最多的产区不是品牌云集的佛山,而是福建。在今年申报中国名牌的37家建筑陶瓷企业名单中,福建企业就有9家,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是以往不多见的,从中可看出福建陶瓷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增强。(XMW)

  虽然福建建陶行业至今没有一个中国名牌,但福建人崛起的品牌意识却比任何产区都来得强烈。"中国名牌,应该向产区倾斜。"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国良在同场合表达了自己的上述观点。他认为,各陶瓷产区因情况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福建的外墙砖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但因其使用特点,从销量看,是无法与佛山、山东的地砖和内墙砖相比的。而中国名牌的评选却有个硬性的销售额的标准,这对生产外墙砖的企业似乎显然不够公平。他强调,中国名牌的评选更应注重质量,如果单方面产量,是不合理的,也容易造成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产生。(XMW)

  "中国名牌是稀有资源,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要强调质,也要有量,但不要唯量。"另一位福建大型建陶企业的老板表达了上述观点。他告诉记者,他们在申报中国名牌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但因几平方米外墙砖才抵得上平方米抛光砖,附加值低,因此很难与抛光砖生产企业相比,中国名牌的评选标准应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而定。(XMW)

  佛山陶瓷业进行区域品牌标志的评选活动,也在福建陶瓷业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国地砖的主要生产基地设在佛山,佛山陶瓷代表着中国地砖的最高水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泉州是中国外墙砖的主要生产基地,并代表着中国外墙砖的最高水平,这也是业界所公认的。佛山着力打造区域品牌的行为,深深触动了泉州陶企界人士的品牌神经。(XMW)

  吴国良说,品牌建设是福建陶瓷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外墙砖方面打造"泉州陶瓷"区域品牌对整个泉州陶瓷界是一件大好事。泉州很多陶瓷界的朋友一致认为,打造泉州陶瓷的区域品牌是增强泉州陶瓷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打造泉州陶瓷区域品牌,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认为这个东风指的是政府或陶瓷协会,只有政府或陶瓷协会出面牵头才最合适,企业出面则不太恰当。"区域品牌有助于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速度。"某陶企经理认为,区域品牌在终端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泉州外墙砖因其质量及企业的服务,在消费者中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打造"泉州陶瓷"区域品牌可谓水到渠成。(XMW)

  出口增长势头迅猛

  欧盟是当前福建省陶瓷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从目前来看,福建省对欧盟陶瓷出口总体上继续保持了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但新指令已经对家用陶瓷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XMW)

  据统计,2005年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陶瓷3.47万批、3.22亿美元,分别比增14.55%和17.19%,出口值仅次于潮州市,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陶瓷出口总值的1/8左右。(XMW)

  2006年1-7月,福建省对欧盟出口陶瓷6955.5万美元,同比增长17.57%,占同期福建省陶瓷出口总额的31.4%。作为此次欧盟环保指令指向的主要对象,家用陶瓷对欧盟出口受到一些影响,1-7月福建省对欧盟出口家用陶瓷2941.8吨,下降5.8%。但出口平均价格为1.8美元/公斤,增长41.85%。因此,在出口价格上扬的带动下,家用陶瓷出口金额保持增长,1-7月累计达529.4万美元,增长33.62%,占同期福建省对欧盟陶瓷总额的7.6%。(XMW)

  而在泉州陶瓷出口大军中,德化无疑是主力军。据统计,2005年德化日用陶瓷出口2312批、3208.34万美元,比增28.66%和35.05%,出口金额已连续3年增长率在30%以上。日用陶瓷占陶瓷出口的比重从2002年的不到5%提高到2005年的10%。(XMW)

  虽然目前福建省对欧盟陶瓷出口还保持增长,但技术、环保标准等技术壁垒仍然摆在陶瓷企业的面前,陶瓷生产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关企业必须尽快推动陶瓷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发新型材料,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以应对欧美市场的相关技术壁垒。(XMW)

  区域优势依然明显

  晋江某陶企负责人分析说,新陶瓷基地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泉州陶瓷企业,很大原因是泉州的陶瓷产品持续了去年的畅销走势,特别是外墙砖市场。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虽然去年房地产有所降温,但因为泉州外墙砖在制作工艺上有独到之处,质量享誉全国,技术上领先全国其他产区,因此很多工程在使用外墙砖时,优先考虑购买泉州产的外墙砖。(XMW)

  另外,农村市场的持续火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家正在加大"新型农村"建设力度,农村建设项目如火如荼进行当中,村民建新房给质优价廉的泉州外墙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XMW)

  专家指出,干扰很多行业发展的油价问题,对于泉州陶瓷企业而言却是"小菜一碟"。据介绍,早在2000年时,泉州陶瓷业因油价等因素经历过一次行业大"洗牌"后,陶企就已经改用煤作为燃料,而煤的价格比较稳定。于是,油价上涨对泉州陶企的影响,只能在运输价格等些许环节上奏效,而这些芝麻蒜皮般的成本增加,相对于扩产可能带来的利润,显得微不足道。(XMW)

  此外,虽然国家在使用建筑材料方面出台过许多相关政策,如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等等,但在外墙砖方面,只有一些大城市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北京、上海就规定15层以上的高楼外部不准用外墙砖装修。因此,政策方面的因素暂时影响不大

  泉州陶瓷期待破茧化蝶

  泉州是福建陶瓷的大区,而普江又是泉州陶瓷的核心。泉州又是是靠小商品制造起家的,现在民生产品制造已经成为泉州的"当家花旦"。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制造业在泉州也不断得到加强。在泉州制造业的发展中,服装、鞋业、石材稳占前三的位置,建筑陶瓷在泉州居第四位,这四个行业已成为泉州地区的支柱产业。"泉州陶瓷"在泉州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各生产制造商以生产墙砖为主,而在泉州陶瓷行业的发展中,晋江一直是唱主角的,"晋江陶瓷"已经是泉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XMW)

  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泉州经济和我国大多地区一样,处于落后贫穷的状态。穷则思变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话在泉州极为流行,那就是"勇敢的人或者一无所有,或者有所倚恃"。既然你一无所有,那何妨不放手一搏?于是,上世纪80年代中下期,泉州诸多的世世代代上山种地、下田插秧的"泥腿子"投身到做建筑陶瓷生意或兴办陶瓷厂。(XMW)

  因为当时的中国正是各类商品紧缺时代,只要你生产得出来,就卖得出去。领风之先的泉州人,在国内建筑陶瓷市场上所向披靡,望者臣服。同时,因为价格低廉,"泉州陶瓷"所生产的外墙砖在国内市场上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个时间直至上世纪90年代,泉州陶瓷红级一时、后来逐渐被市场淘汰的"汇源、东方、万通、中辉、新盛、美亚"等建陶集团公司正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XMW)

  有人倒下,自然就会有人站起来。经过20余年的大浪淘沙,泉州地区到目前为止已诞生了近1000家建筑陶瓷企业。其速度发展之快虽不如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佛山陶瓷,但在国内也是极具影响力的。(XMW)

  透过泉州陶瓷企业发展的缩影,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泉州陶瓷"似乎忘记了自己一个致命的弱点:"泉州陶瓷"之所以能够名扬国内外市场,恰逢短缺时代,"先天下之造而造"自然就会成功。一名行业资深记者在对泉州众多陶瓷企业老板的采访后这样写道:"从他们语气中,记者很难感受到,在现今市场经济冲击下,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任何恐惧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企业能维持销售占生产量的70%左右甚至60%就足够了"。泉州陶瓷老板似乎并没有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意识,这算不算泉州人面对生意所特有的"文化"?记者不得而知。然而,记者所了解的事实便是,在泉州地区的近1000余家陶瓷生产企业之中,平均每家企业的生产线不足3条,全年产量达到500万平方注的企业不超过80%。(XMW)

  当然,也有一些先知先觉的福建陶瓷企业,近年来纷纷瞄准毗邻福建的广东肇庆圈地建厂,成为广东陶瓷业当中的新生力量。这股力量,是福建建陶业抛弃过去的成功,寻求新的市场环境下产业发展的空间,犹如破茧之蝶,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陶瓷产业的中坚力量。(XMW)

  在变化中保持自我优势

  在陶瓷行业,福建人似乎天生就具有比别人敏锐的嗅觉,在市场的风雨中步步领先,一路向前。福建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他们拼搏的身影。(XMW)

  面对近年来急剧变革的市场形势和外墙砖市场需求不断下滑的严峻状态,福建建陶业在诸多困难面前依旧拥有自己的区域优势。外墙砖独步市场、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市场节节攀高、外部拓展步步为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聪明好学、随机应变、务实创新、放眼世界的福建人,必将在我国建陶产业继续书写下自己辉煌的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