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他,让德化在共和国封面上闪光
作者:罗杰  文章来源:德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28 17:07:1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949年10月1日,北京。
  开国大典。
  一位时年29岁的年轻人——

他,让德化在新中国封面上闪光

  有太多的报纸、太多的杂志、太多的电台节目、太多的电视专题、太多的网站报道过他——罗浪。身为德化人,我们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指挥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让德化在共和国封面上闪光。(XMW)

  罗浪,德化县雷峰镇潘祠村人,军级干部,音乐家,音乐指挥家,新中国军乐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他幼年随同父母远渡南洋,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师从冼星海等著名音乐家。1949年进驻北京至今,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干休所离休干部,今年八十六岁。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罗浪担任军乐团总指挥,指挥奏响了共和国第一乐章《义勇军进行曲》(时为代国歌)及全场典礼乐曲,成为指挥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第一人。随后,他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军委命令负责组建了由150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被任命为首任军乐团团长。他连续十次担任国庆大典和许多外事活动的军乐团总指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前苏联等国外交官的好评。罗浪音乐作品丰硕,创作、改编的歌曲、进行曲、歌剧谱曲达200多首,其中最著名的有雄壮激昂的铜管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以及被老一辈革命家认可并为全国人民熟悉的《葬礼进行曲》(哀乐)。他先后担任了晋察冀军乐队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以及兼任我军第一所军乐学校校长,为我军军乐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除此之外,他还指挥拍摄了一批军事教育电影。2002年,他荣获中国音乐界授予音乐家的最高奖项——“金钟奖”。(XMW)

  罗浪他心系桑梓,关注教育。从解放初起,他每年都要给家乡小学寄赠图书,文革后又连年寄钱给家乡学校添置图书。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县一百多名县、公社干部参观大寨途经北京食宿无着,闻讯后他立即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里克服困难,妥善安置。1993年,听说家乡人准备在被认为“风水宝地”的出生地老厝建小学分班,在与弟弟罗斌、罗杰商量后将宅基地无偿献出,并一起捐赠1000元。多年来,他一直担任北京德化同乡联谊会荣誉会长,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关注家乡的教育和家乡的青少年。本来,他谢绝了许多人的美意,几乎未曾给人题词、题字。可是,只要家乡教育需要,他会马上破例题写,以此表达他期待家乡教育兴旺发达、青少年人才辈出的殷殷重望。(XMW)

  1993年,当时的县委吴书记在探访回乡探亲的罗浪时敬重地说:“罗老,您是德化人民的骄傲!”是的,罗浪,已经是新中国的罗浪,但首先是我们德化人的罗浪。如果说,新中国开国大典,是共和国的封面的话,它的两个最强音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一个是毛泽东主席的震撼寰宇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另一个就是振奋人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罗浪,一个德化籍军人,在特定的历史时刻的出色指挥,使他成了让世界听到新中国最强音的第一人,也让德化、让德化人在共和国的封面上闪光。(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