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13村民悬崖峭壁上6年凿出1公里山洞:河南省辉县郭亮风光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文摘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5 22:18:5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郭亮精神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但是热闹了几年之后,郭亮精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宋保群说,现在来郭亮村的游客多数是冲着这里的山水风景来的,对郭亮村民为郭亮洞所付出的艰辛知之甚少。(XMW) 在郭亮村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郭亮洞也并没有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对郭亮洞的介绍,只限于郭亮洞进口和出口外标牌上的简短文字,及其郭亮村外不远处字迹已经十分模糊的石碑。(XMW) 在郭亮村内参观,也没有找到郭亮洞修凿过程的任何介绍,相关书籍和光盘等资料更见不到踪影。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只是对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郭亮洞充满惊奇,但无从了解详细的内容。(XMW) 8月10日早晨6点钟,开封市老年骑协的几位老人推着自行车从郭亮村向下走到郭亮洞附近时开始讨论起来。一位老人说,听说郭亮洞修建时费了很大劲,但他问所住那家年轻房主时,房主却对郭亮洞的了解并不很多,只知道是村上的老人修通了这条路,却不知道是怎么修通的。(XMW) 还有一些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认为,郭亮洞自古以来就有。8月10日中午,一位来自徐州的游客说,来郭亮的路不一直就是这样吗?从来没有听说过郭亮洞是村民们开凿出来的事情。(XMW) 李章所说,郭亮精神应该包括团结精神,如果没有团结,郭亮洞是不可能被打通的,但目前在郭亮村出现了不团结的苗头。郭亮老村前建起了新村,两处的人家都办有家庭宾馆,而每家都是各自为战,互争客源。现在景区管理处已经注意到此问题,并着手治理。(XMW) 郭亮精神为何会被遗忘 郭亮洞和红旗渠一样,都可以称得上是太行山上的人工奇迹,两个工程都体现了太行山人不畏艰难、自力更生、不怕牺牲的太行精神。但红旗渠修建以来,在全国的知名度都非常响亮,红旗渠精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扬。(XMW) “但郭亮洞和郭亮精神却被埋在深山中,并且还正在被这座山中的居民逐渐淡忘。”宋保群认为,郭亮洞和郭亮精神被人逐渐淡忘有着多种原因。(XMW) 申明凯说,他曾经到林州参观过红旗渠,红旗渠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为了修建红旗渠,林州投入了全县的力量,一些人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应该得到发扬,并且应该继续发扬下去。(XMW) “相对于郭亮洞来说,红旗渠工程更为浩大,但对于当时只有329人的小村庄,却用6年修通了长1250米的郭亮洞,困难程度和红旗渠相比,差别并不大。”申明凯说,红旗渠和郭亮洞在修建方式和与外界沟通上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红旗渠在修建的过程中受到了全国的关注。而郭亮洞是一个位居深山的小乡村,为了改变全村人的命运,自发地从山内向外修,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当然也不会留下多少修建郭亮洞时的照片和资料。而在修建郭亮洞时,也吸取了红旗渠修建时的经验,减少了损失,整个修建过程中只牺牲了一个同志。(XMW) 申明凯还认为,红旗渠精神能持久传承下去还有一个原因,林州人民保留下来许多宝贵的照片和修建时所使用的工具等实物资料,后期也整理出了许多宝贵的文字资料,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人们对红旗渠精神的感知。而郭亮洞精神却缺少传承下去的这种载体,目前在郭亮村没有展示郭亮精神的场所,原来村里也存有一些当时修洞时使用过的钢钎、铁锤、安全帽等实物,但不料1996年郭亮村附近的山上发生了泥石流,存有这些实物的仓库被冲毁,能让人感知郭亮精神的物品留下来的极少,为郭亮精神发扬光大留下了永远的遗憾。(XMW)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