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厚德古堡话今昔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1/9/20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厚德古堡话今昔


  德化县水口镇祥光村有一座别致的土楼———厚德堡,古堡四面青松翠竹,群山环抱,环境十分幽雅。由于它是土石结构,所以当地人都称之为“土楼”。从清道光年间至今,厚德堡经历了160多年的风雨。漫长的岁月已经把古堡的祖先江开安创下的辉煌化作了风中残瓦,而曾经是人丁兴旺、富甲一方的厚德堡的子孙们,今天过得怎么样呢?
  不久前的一个晌午,我们走进了古堡。

  推开厚重的木门,我们绕着古堡走了两圈,只有四个灶台还存有余温,显然这里已没有多少人居住了。我们的向导江永明,江开安的第七代孙,水口学区的退休老教师,边走边给我们讲述古堡的历史。

  厚德堡,又称厚德土楼,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祥光村大财主江开安建造的。据传,由于这座土楼规模宏大,主人先后花了十年的心血才建造完工。厚德堡建筑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呈长方形布局,正面宽40米,纵深约43米。楼堡依山而建,呈“虎下山”状,前低后高,颇有气势。正面拱门门楣上镌刻“厚德”二字,二字间还刻有一个道教的“八卦双鱼”图。门楣两侧都有一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令人惊喜的是,大拱门上方的屋檐下墙体上还绘有一幅宽约50厘米、长约10米的彩色壁画。虽经160多年的风雨侵蚀,壁画至今色彩鲜艳,清晰可见。厚德堡内部建有四进木结构楼房,一进比一进高,而且楼宇相连,楼上有条周长约300米的“跑马道”,4个角楼上还建有塔亭。

  江开安是个继承祖业、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传说他财大气粗,年收入3000多担谷租。他又是一个读书人,有钱又有文化,自然可以把土楼建得别具一格,雄峙一方。“厚德堡”这个名字及精美的壁画,都透露出这位楼主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气质。古堡外城墙高约5米,全部用巨石砌成,十分坚固,至今仍完好如初。当地村民说,厚德堡还一度是祥光村民的“避风港”,一有匪患,全村人便都搬到堡内躲藏。可以想见,那时的古堡在当地人心中曾经占有多么显赫的地位。

  堡内曾建有360间房,是德化目前所知的土楼中规模最大的。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环境卫生不好,古堡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风貌。堡内的许多房子是后来才建的,因而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穿梭在360间房屋中,重温历史的旧梦。江开安的子孙们一个个陆陆续续地搬出去了,现在堡内的常住人口只有四户9个人。

  在古堡第二道城门的左侧,我们见到了83岁高龄的陈快老太太。陈老太是堡内年纪最大的,她18岁嫁到祥光村,丈夫早过世了,儿孙们又都不在身边。老人已习惯了乡下宁静的生活,孤零零地守着一个灶台,和古堡进行孤独的对话。其他的几户人家,都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十分简朴。老人说:“这里过去曾经住过几百号人,现在年轻的、有本事的人都出去了。出去的好,不要老守着祖宗骨,去外面挣口饭吃比闲在家里有出息。”老人的儿孙们有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她虽然不清楚“北京大学”是什么概念,但她知道那是个培养人的好地方。谈起这些,老人眼中有无限的自豪。

  我们翻看了江氏的族谱,江开安和他的祖辈们是从江西搬迁到祥光村定居的。古堡里的人说,过去,他们祖先的家也不建在这里,是在村子另一头的山坡上,为了防御匪患,才来这里建堡定居的。现在子孙们为了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都到城里盖房子了。在厚德堡人的心中,这里不会是生活的永远依托。谈起重修之事,他们大都摇摇头,并没有太多的祈盼,总觉得那是“大伙儿”的事。

  告别厚德堡,我们不由感慨:搬迁—定居—搬迁,这是人类生存的一项基本规律。若干年以后,古堡也许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孤独。到了那一天,它还有机会向世人讲述它曾经的美丽与辉煌吗?□林文荣/文陈霹/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