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参评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之德化县南埕村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德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9 19:33: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独特的人文景观

1、回肠荡气、写满英雄故事的天平城、厘顶寨、调丁寨等遗址:

  天平城古城址在南埕村的天平城山上,是德化县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址。宋末元初,义士苏十万在此建城屯兵抗元,凭借着险峻的地势抗击元兵达6年之久。清初,林忠亦屯兵于此抗清。在山的顶峰筑有3寨,今尚存寨城、营房地基遗址。寨墙外有一条跑马路,长约1500米,宽10多米。厘顶寨、调丁寨位于桃花岛对面的山峰上,厘顶寨今尚存寨门、营房地基和小部分土墙等遗址。现已开发了厘顶寨、调丁寨登山考古项目。(XMW)

2、古色古香的大洲宫:

  位于桃花岛,宫内供奉着南宋抗元英雄“武烈苏王”——苏十万,香火鼎盛,名传遐迩。苏十万,原名一候,字万仁,号留义,德化善均里(今雷峰镇长基村石城)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苏十万募集义兵抗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苏十万在七台山水府被围,混战阵亡。元朝建立后,敕封苏十万为“武烈苏王”。邑人立庙祀之。宫后两株古樟树,常年相伴,郁郁葱葱。(XMW)

3、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南埕村的民间文艺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有南音、山歌、三通鼓等。南音:南音为南埕村的主要地方音乐,明清时代已盛行。每当春节、元宵或其它节日,村里都可闻见古雅的弦管音乐。山歌内容多表达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讴歌、男女之间的爱情、劳动人民的艰苦朴素等思想。第二次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流行《妇女受苦歌》、《长工歌》、《革命成功返回来》等,建国后,山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丰富了许多新内容。特别是2000年成立南埕村青年山歌演唱队后,新增了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生法律法规和当地风光等为题材的山歌。三通鼓:三通鼓队通常以大鼓、钟、锣、大钹、小钹、大吹(唢呐)合奏。鼓点由慢到紧,反复三次叫三起擂,鼓乐与乐曲齐奏进行,结束尾声又再三起擂。南埕镇的民间文艺,还有高甲戏、花鼓、车鼓、手鼓等。(XMW)

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南埕盛产倒刺鲃、土鸡、溪鱼、灵芝、麻时菇、笋干、李干、桃子、德化梨等,诸多的环保型食物资源,再加上旅游业开发建设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南埕的饮食文化。(XMW)

南埕村周边景区

  塔兜温泉:塔兜与前锋两村交界处,方圆约1平方公里。现有出水量较大的泉眼近10个,据测,出水口温度达80度以上。现已开通塔兜经温泉至前锋旅游公路、森林人行道,建成温泉游泳池、温泉浴室、温泉浸泡池、煮鸡蛋场所。(XMW)

相关:《“双十佳”评委考察德化县[图]》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