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泉州:科学突破“走前列”(观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华东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7 8:37: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理念创新——

  “成绩单”背后的原因

  去年夏天,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泉州提出要求:“泉州要走在全省发展前列。”一年后,泉州人交出了怎样一份“成绩单”?

  速度快与效益好之间有了统一。上半年,泉州市GDP比增14%,速度为1995年以来最快;“满天星”的企业群中,出现了206个产值超亿元的“太阳”和“月亮”。(XMW)

  产出增与消耗减之间有了默契。快速增长的同时,泉州亿元工业产值耗电量同比下降16.3万千瓦时,建成节地型的多层化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XMW)

  眼前势头正旺,长远后劲也在默默积蓄。以永春生物医药产业系列项目奠基为标志,泉州五大新兴产业化虚为实,数十个相关项目开工。上半年,新兴产业增幅高出传统产业6.7个百分点。(XMW)

  更令人振奋的是,泉州人守着天然大港苦寻海上出路的日子快熬到头了,7月4日,泉州与中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据专家预测,有中远的加盟,泉州原计划2010年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有望提前2年实现。(XMW)

  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说,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凸显的是泉州主抓“三个统一”的理念: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的统一,更加注重增长方式、产业调整、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的统一,更加注重发展需求、改革深化、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的统一。(XMW)

  传统产业——

  靠内涵提升突破

  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支撑着泉州经济总量从全省倒数第二,跃至全省第一,一度跻身全国地级市第三。但近年以来,这一优势日见弱化,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传统产业腹背受敌,外遇技术壁垒,内逢用地、用工等成本居高不下的困难。(XMW)

  召开用工洽谈会、银企见面会、兴建多层标准厂房,泉州各级政府多管齐下破解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难题,与此同时,出台多种奖励办法,积极鼓励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走内涵提升发展新路。(XMW)

  创建一块国家级品牌奖励100万元、创立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10万元……仅泉州市财政就拿出数千万元奖励企业创品牌、搞研发。(XMW)

  目前,190家福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7家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泉州市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给传统产业不断注入生机。受困多年的泉州树脂工艺,得益于与新业新品的嫁接,今年出现快速增长,一个年纳税近8000万元的产业重获生机。(XMW)

  绿色空间——

  靠降耗减量突破

  在泉州,有这样一组数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消耗土地1500亩,每年新增用地1.8万亩,照此计算,13—15年内,泉州可供调整的耕地将消耗殆尽。(XMW)

  还有一组数据:泉州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23,年排放工业废水2.04亿吨;实现等量GDP消耗的原材料、土地、水资源,均高于苏州、宁波等地。(XMW)

  集约发展、循环利用,告别大手大脚的“潇洒”,泉州过起了精打细算的日子。(XMW)

  通过垃圾发电,每天消化18.79万吨的垃圾,短短几个月,创造了1487万元的销售收入。晋江人这样过紧日子。(XMW)

  应用废瓷再生陶瓷、尾矿再生利用等技术,德化人每年从工业垃圾中捡出3亿元。(XMW)

  从去年开始,泉州投资9亿元,实施107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已有80个项目完工,27个在建。(XMW)

  向空间要土地是泉州破解用地难的得意之笔。全市21个园区实际开发用地7.02万亩,园区容积率每提高0.1,相当于节约用地7000亩。正是算清了这笔账,从去年开始,泉州大举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并规定投资500万元以下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全部请进多层厂房。目前已建成的400万平方米厂房,入驻率达85%。(XMW)

  在晋江流域水资源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泉州人把对水的关注,从江河延伸到近海。今年4月,泉州市人代会上通过决议,泉州湾南岸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拉开帷幕。(XMW)

  发展后劲——

  靠多维拓展突破

  以正在兴建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预计产值超过2500亿元。而2005年泉州市工业总产值为2950亿元。(XMW)

  数字对比,既看到泉州人向新产业要潜力的决心之大,又说明,在传统产业长盛不衰的泉州,拓展一片新空间难度之大。(XMW)

  泉州有427公里海岸线,几番论证、数度调研,泉州选定了修船造船业。又一番筛选后,挪威AKER集团、新加坡泰山公司进入泉州的视野。三方决定合资4亿美元,共同兴办泉州修造船厂。目前,该项目进入征地拆迁、报批核准阶段,修、造船产业落地生根。(XMW)

  短短1年多时间,石化、造船、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在泉州就这样一个个从规划蓝图变成现实。(XMW)

  同样是被交通部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四大深水中转港,20年间,泉州的港口吞吐量,不及大连港的13、宁波港的15。“港兴城兴”,港口发展的滞后,使泉州中心城市带动乏力,一直摆脱不了“小马拉大车”的尴尬。近日,中远集团即将注入7500万美元,合作建设秀涂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年底,还将开辟泉州—地中海航线。(XMW)

  “靠大、靠外、靠重”,泉州以多维拓展,突破了产业、港口、城市发展空间等多重困局。(XMW)

  更具深远意义的突破,正在悄悄酝酿、发生。比如,产业空间的拓展,给从传统产业退出的数以十亿计的民营资本找到了出路,长期待解的民资闲置难题,似乎找到了一把走出迷宫的金钥匙。昔日以芦柑、地瓜等特色农产品闻名的永春、惠安两县,如今分别与生物医药和石化、造船产业链接,县域经济从“人后紧跟”变成“人前领跑”。(XMW)

  在经历了一番“凝绝不通声渐歇”的彷徨和犹豫之后,泉州正显现出“银瓶乍破水浆迸”的突破之势。(XMW)

  (本报泉州8月6日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