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德化籍厦大学生在台湾上大学
作者:王文静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6 13:20: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缘起

背着行囊飞赴台北,一转眼,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庄晓娟,已经在台湾生活了一个多月。再过几天,她就要结束在台北的学习生活,返回厦门了。

庄晓娟是厦门大学新闻系第一位赴台湾地区的交换学生,5月1日,她和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大陆7所高校的8位研究生应邀前往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体验两个月的大学生活。

近年来,铭传大学每年都邀请大陆高校学生赴台交流,但一般只有7至10天,时间短,了解也有限,这次学习时间长达两个月,对于铭传大学来说也是首次。

比起大多数对台湾只是匆匆一瞥的过客,庄和她的同伴无疑是幸运的,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他们得以近距离地走进台湾校园,走进那些同龄的台湾学子,谈笑间,拥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庄是一个聪慧而细腻的女孩,忙碌的学习之余,还坚持记录着在台湾生活的点滴感触,尤其对台湾传媒她已颇有收获。近日,本报记者连线台北独家专访庄晓娟,走进她在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的大学生活。

[抵达] 台北有点像福州

“5月1日是个大晴天。顺利到达,然后就受到这边老师同学非常非常热情的接待,接着就是欢迎会、安排住宿、参观校园、到处吃小吃……”

初抵台北,一直忙到5月3日,庄晓娟才有机会喘一口气,把几天的行程和照片整理出来,并且写下到台北后的第一篇日记。

8位大陆高校的研究生都是第一次去台湾,他们对台北的第一印象都和想像中有些落差,“没有很多高楼大厦,房子比较旧,建筑和大陆一座中型城市差不多,尤其是从香港机场一下子到台北,有点失落。第一感觉真像福州,因为一路上有好多榕树,还有好多摩托车。”

但是,老师和同学的热情让这一丝失落很快烟消云散。“他们很早就等在那儿了,拉了一个很大的条幅,写着‘欢迎大陆传播学研究生’,迎接我们的有老师,还有铭传大学报纸、电视台的记者。”

在坐着校车去学校的路上,老师给庄晓娟打“预防针”,“铭传大学的坡非常陡,别被吓到。”“结果我们还是被吓到了,有的坡我怀疑已经有45度,比厦大的坡陡多了,司机的控车能力非常好。”

[上课] 蛮为厦大骄傲的

马不停蹄地参观之后,庄晓娟对铭传大学传播学院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在台湾地区惟一一所建构起网络电子平台的学院,铭传新闻报和电视台都被“嫁接”到网络上,而且更新速度很快。学院除了一般学生,还有在职班,学生是台湾各媒体集团中层以上干部,比如东森、TVBS和三立电视台等台湾主要媒体的高层都来这里读过书。

5月13日,8位大陆研究生演讲了他们在来台之前准备的论文,题目是《大陆传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来听的人非常多,有媒体负责人,也有在职班的学生。

他们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参访媒体。“有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上《台湾的社会生态》、《研究方法》等课程,应其他大陆同学的要求,也有老师给我们上《量化研究》。台湾的传播学源自美国,用的研究方法都是量化研究。在这一点上,我蛮为厦大骄傲的,因为我们在学校已经上过这样的课了。”

[参访] 台湾媒体想到大陆“卡位”

迄今为止,他们已参访了飞碟电台、大众电台、“中国时报”、三立电视台、东森电视台、TVBS等媒体,每次参访归来庄晓娟都会写一篇详细的日记。

她认为,台湾和大陆的媒体在很多方面已经不相上下,台湾比较好的是24小时即时报道。庄晓娟本科是学广告的,因此对媒体产业的话题也十分感兴趣。“大陆媒体在集团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可以多学习台湾媒体的经营模式。”

同时,庄晓娟强烈地感受到大陆经济发展对台湾媒体的吸引力。“用台湾媒体的话说,大陆广告市场太大了,就算赔钱也要到大陆‘卡位’。因为台湾的受众基数太小,媒体数量又出奇的多,只能向外发展,而大陆是那么诱人的一个市场。”

她也发现,“因为媒体的开放,出现了很多媒体如何自律、如何协调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台湾媒体乱象怎么办?这是台湾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说起来,庄晓娟还是怀念大陆的媒体,因为更注重媒体的责任感,而不是天天关注杀人放火,让观众和读者感到难受。

[生活] 就像回到大学一年级

8位大陆研究生中有2位女生,6位男生,都住学生宿舍。6位男生住一间,庄晓娟和另外一位女生分插到低年级学生的宿舍中去。庄晓娟的感觉是:“就像回到大一。台湾学生非常有礼貌,对人很好,很谦虚。每天抓着我们问大陆怎么样。”

庄晓娟也问,“你们觉得大陆怎么样?”

他们说,“大陆好大。”

“会不会觉得大陆穷?”

“不会啊,应该是地方大,所以有落差。”

总的来说,台湾高校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陆的认识比较少。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很封闭,学生平时看美国大片、日本娱乐,只知道大陆就在台湾旁边,也没有太多了解大陆的兴趣。但是去过大陆的高年级学生就很喜欢大陆。“很多研究生去过上海、北京、西安……我们就聊哪里好吃、哪里好玩。他们说,今年毕业旅行还想去大陆。”

女生宿舍每层都有一个娱乐厅,里面有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庄晓娟经常和舍友们一起去看电视,“大多数学生不是很关心政治,觉得太假了,太吵了。”

庄晓娟有了不少好朋友。“他们都很好,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打球、看电影、吃饭,台湾高校的学生很少自习,也没有自习教室。”

庄晓娟认识的几位老师对厦门大学颇有兴趣,可是他们去过新疆等内地省市,福建反而没来过。“福建和厦门真的还要好好加油一把。”

台北很文明。庄晓娟买完东西,店主都会说“谢谢”。食堂大叔对她也很好,每次都会多给她打两样菜。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是庄晓娟仍然很开心。她是泉州德化人,闽南语的笑话一听就懂,台湾的学生就会很惊讶地说,“原来你会听‘台语’啊!”

台湾小吃很有名,8位大陆研究生也去吃了。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庄晓娟蛮适应的,觉得做得很入味,小吃就像台湾一样,小而美。但是北方的研究生会觉得吃不饱,他们说,“没有吃米饭怎么可以。”他们也去吃过台北和淡水几家正宗的台湾菜老店,“真好吃,很细致,还有点像闽南菜。”

[计划] 想去新竹看三毛故居

大家都想去台湾各地玩,但是要等到提交论文之后。因为台北都讲普通话,庄晓娟很想抽时间到台南好好走一走,听说那里对传统文化保持得更完整。

她还想去新竹,那里客家人比较多,还有三毛的故居。但是据说在很偏远的山里,不知道能不能去得成。庄晓娟蛮喜欢三毛的。

垦丁也想去,还有花莲,听说很有特色,风景也好。淡水已经去过一次,可惜是在晚上,所以有时间她还要白天去转一转,因为看照片,庄晓娟觉得淡水有条路像厦门环岛路。

“这一段经历,会对你的人生有影响吗?”

“我不知道,但至少我认为两岸交流很有必要,回到大陆我也很愿意在这方面有所促进,做多少是多少。以后像我们这样的两岸交流会越来越多的,两岸隔阂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我认为大陆一定要发展得更快一点,台湾学生把大陆越来越发达的信息带回来,才会让更多人愿意到大陆看看。”

没到台湾之前,一水之隔的宝岛蒙着神秘的面纱。到了台湾,庄晓娟说,我很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台湾。

■本报记者 王文静

释迦冰激凌和山药冰激凌,郑老师推荐的,她说你们肯定没吃过啦。释迦是一种水果,很小的时候好像吃过,居然山药也可以拿来做冰激凌。

图为台湾同学请庄晓娟(左一)吃冰激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