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万人争睹
作者:洪佳景 陈智勇…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8 9:39:0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昨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开馆庆典。作为庆典系列活动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馆开馆、《闽台缘》专著首发式、闽台著名画家作品展、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引来了上万名观众参观,“展品丰富,展示全面”成为不少参观者共同的感受。(XMW)

  综合主题馆:资源丰富令人赞叹

  1.8万年前陆桥相连的台湾海峡、结茅为屋耕渔为业的生活场景、两岸抵御外侮的历史画卷、闽粤先民渡海居台的开发历程、闽台两地相承相袭的民俗文化……昨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综合主题馆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丰富的资源、详尽的展示令他们连声赞叹:“气度非凡,美不胜收!” 
  作为整座博物馆陈列的核心,综合主题馆总面积达3466平方米,按照闽台关系的“五缘”来设计,分七个部分共21个单元,87个项目,文物文献有1500多件。参观者这边瞧瞧,那边看看,相机、手机频频举起,一些台胞还饶有兴趣地在不少展品前合影。由于可看的东西太多,人流在1000多米的展览线上缓缓流动。 
  一见到摆放着的闽台民间王爷神像、妈祖造像,几位台胞家属立即停下脚步,将每尊神像一一拍照。“这是妈祖,这是清水祖师,那是法主公……”她们说,这些都是台湾民间供奉的各种神灵,做得逼真传神,拍回去可以让台湾的朋友看看。 
  “做得太精细了!”市民吴先生由衷地赞叹道,主题馆的展品实在太丰富了,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看,展现的手法又很多样,既有媒体幻影成像场景,又有触摸屏平台,不愧是一座高水平的博物馆。(XMW)

  《闽台缘》专著首发式:“纸上博物馆”走向全球

  昨日,《闽台缘》专著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仪式上举行首发式。 
  《闽台缘》的内容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综合主题馆的内容基本一致,按照闽台的“五缘”关系来编著,共分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功、文脉相承、诸神同祀和风俗相通七个篇章,共有陆桥相连、史前文化、闽越东徙、大陆民众移台、建制沿革、共御西方殖民者、共抗日本侵略者、农耕水利、手工制造、商贸交通、方言国语、教育科举、诗歌小说、民间艺术、工艺美术、道教信仰、佛教信仰、民间信仰、生命礼俗、衣食住行、岁时节庆等21节,清晰地阐明了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部专著共10多万字,采用了500多张文物文献等照片,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馆所展示的内容,可谓是一座“纸上博物馆”。这本书将随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走向全球,扩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影响力。(XMW)

  闽台著名画家作品展:金门画家推介金门山水

  翰墨飘香连两岸,丹青溢彩颂中华。昨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展厅集中展示了余承尧、沈耀初、李硕卿、魏传义、黄达德、王武龙、蔡金章、陈一峰、张自生、方照华、唐敏达、蔡国强、郭宁等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100多幅作品。其中,金门画家唐敏达的10幅山水画浓墨挥洒,再现了金门美丽的风光。 
  唐敏达表示,泉州与金门的客运直航开通在即,今后泉州乡亲将能更方便地到金门旅游观光,实地走访与观赏山水画有不同的感受。 
  台湾著名书法家、中华书道学会原理事长张松莲昨日的书法作品“岗陵万纪,松柏千年”别具匠心。张松莲女士说,泉州石头世界闻名,这幅作品赠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希望闽台两地的兄弟之谊像岩石一样坚硬万年、像松柏一样长青。张松莲女士还希望,以后能够多来泉州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把台湾书法引荐到泉州来。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峰等人表示,两岸书画家同馆展出佳作,真实记录了炎黄子孙血浓于水文化交流的璀璨一页!

  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台湾艺术大师当解说员

  “呀,这不是风狮爷吗!”展厅入口处一尊灰色风狮爷和几组色彩靓丽的对狮令不少市民驻足。 
  “这正是金门的风狮爷。”一位正在整理展品的中年男子热情地介绍道,这些色彩艳丽的工艺品是台湾的交趾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风狮爷,风狮爷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金门非常珍贵的文化特产。听着如此详细的解说,不少市民直叹解说员的功底好。记者一打听,原来这位解说员就是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者——来自金门的黄金郎陶艺师傅。 
  看完金门陶艺、泉州木偶、惠安石雕、德化陶瓷,不少人又被几十尊木雕、铜雕拖住了脚步。“这些是我们台湾的木雕、铜雕,这是木雕自在观音,那是铜雕钟馗。”此时正在这些工艺品旁接受采访的两位身穿西装的中年人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这两位中年人是来自台湾的黄文江、林增桶高级工艺师。他们告诉记者,艺术是相通的,虽然台湾和大陆因种种原因分隔了几十年,但艺术的牵线搭桥,加上两岸的文化传统基础相同,所以两岸的文化交流颇为频繁,各种方法、风格相互借鉴,推动两岸艺术的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