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我与项目共同成长” | |
作者:庄建平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0 21:57:4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记泉州市外走马埭围垦建设有限公司副经理刘立铸 走在施工中的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海堤上,海风吹起一阵阵细沙,不一会儿,头发、衣服上就有了一层薄薄的粉尘。 虽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围垦项目———外走马埭围垦工程的公司副总、现场指挥部秘书,刘立铸率领工程建设团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阶段性施工任务。2006年2月,刘立铸所在的现场指挥部被评为“2005年度泉州市重点项目建设竞赛先进集体”,其本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从城市地产转入围海造田 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总面积5.15万亩,工程初设概算总投资8.5688亿元,建成后将新增耕地4.96万亩。这是泉州解决经济迅速发展产生的土地供需矛盾的重大举措。“工程建好后,海堤内的滩涂将变为数万亩良田。”正是能够指挥、见证“沧海桑田”巨变的豪迈,把刘立铸吸引到外走马埭围垦工程。 2004年7月,工程开工之前,泉州考虑到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相对薄弱,遂决定从基层抽调年轻能吃苦、有管理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干部。刘立铸成为最终人选。 刘立铸是德化人,1993年到德化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26岁即担任经理。他率领的德化县地产开发公司是全市惟一一个运作良好的县级地产公司。一旦选择外走马埭,就意味着放弃现有的成功。“我想自己还年轻,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应该到大泉州去奋斗一番,而外走马埭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刘立铸说。 游走于管理和技术之间 2004年8月15日,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正式开工,刘立铸所做的是一个协调、督促的管理者角色,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 外走马埭围垦工程难就难在很多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言。该工程在全省首次进行投融资体系的创新,其中有40%是社会参股,这就要求公司既对政府负责,也要为股东服务。 刘立铸笑称自己是“介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之间”。他扮演的就是项目各个团体、各个环节的“捏合者”的角色———要管理好从各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要管理好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保证工程质量;要协调地方政府做好征地补偿等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 经过几年摸索,刘立铸建立了一套比较适应工程建设的管理系统,而围垦工程也在2004年和2005年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个人与项目共同成长 围垦工程涉及海洋、气候、潮汐、地质等方面,且规模大、堤线长,因此施工难度大,技术标准要求高。 施工中发现,淤泥深度超过原设计深度,含水率也超过20%,加大了施工难度。2005年5月份,3#海堤出现外压载滑移和整体失稳现象,随后2#海堤出现同样问题。刘立铸随即请设计院修改方案,组织专家组讨论,并根据修改方案进行了200米的试验段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围垦工程还要严密控制工期。“我们不仅要只争朝夕,还要和潮汐赛跑。”刘立铸说,由于每天的潮汐时间不同,作业、睡觉时间也要随之改变。 即便如此,刘立铸仍然深深喜欢着现在的工作,“我很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而我个人也受益匪浅,与工程共同成长。”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