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集团路上的佳美“甜头” | |
作者:许侨欣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0:08:19 文章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 |
|
|
苏尧棠:陶瓷巨贾 (□早报记者许侨欣/文 ) 德化不靠海,也没有机场、铁路,甚至连公路路网也欠发达。然而,就是在这里却飞出了佳美集团这一“金凤凰”。 二十年前,佳美是一家亏损上百万的小企业,而二十年后,佳美集团由于产值和纳税额连年居行业前列,被同行公认为泉州陶瓷业“老大”。而一手缔造这一传奇的,就是佳美掌门人苏尧棠。 曾一天赚三万 1963年,当别的孩子都在欢天喜地上学时,苏尧棠却不得不因为出身问题辍学回家,每天从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农活。不过,他一直都准备着改变这种生活,一直在等待机遇的降临。改革开放后,苏尧棠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 1981年,他办起加工厂,同时兼卖陶瓷,并迅速积累起第一笔财富。他告诉记者,“当时,赚得最多时,一天入账三万块”。原始资金的迅速积累,让苏尧棠又有了做大的雄心。 1987年的时候,在家人的不理解和村民的质疑声中,苏尧棠承包了佳美的前身———宝美瓷厂。该厂1963年创立,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5年固定资产仍只有23.7万元,而债务则高达近百万元。 一家债台高筑、生死未卜的企业,苏尧棠却为何对其“情有独钟”?他又会用什么“神药”去医治它呢? 推行厂长承包制 看中宝美瓷厂,苏尧棠早就对其“症状”了如指掌。当时,该厂的管理机制不灵活,职工积极性低,生产效率低,工人总是“出工不出力”。“这是宝美最大的问题”,他说。 治顽症要下猛药,那时苏尧棠虽有下猛药的魄力,却没下猛药的权力。经一番深思后,他提出要实行厂长承包制,并向上级提出三个“条件”:要把企业人、财、物的所有权交给他,企业运作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干预他的领导;对企业人事改革,他必须一人说了算,就算做错,领导也要当面支持,过后再进行批评;企业新账老账要分开算,他不承担宝美之前的债务。 接管宝美瓷厂后,苏尧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原先厂里的管理人员多数下岗,由职工推选车间负责人;企业利润的分配也出台新制度;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陶瓷新品不断被研发出来。该厂经优化后,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产值也连年翻番,扭转了亏损局面。1991年,苏尧棠第二个承包期结束后,瓷厂已经盈利1000多万,固定资产也增加到300多万。 抢自营进出口权 1992年,苏尧棠组建了德化县的第一个股份公司———佳美瓷厂股份有限公司,再加上之前承包的宝美瓷厂,苏尧棠已成了德化陶瓷的“领头羊”。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他面前:怎么样才能让良好的发展势头延续下去,又该如何做大企业。一个偶然机会,让苏尧棠找到问题的关键。 当时,他发现企业受外贸公司“盘剥”严重,比如说一件出口产品,自己只赚2元,外贸公司的利润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对此他戏称“企业犹如外贸公司的殖民地”。苏尧棠意识到要发展,企业就必须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当时,有省领导恰巧到佳美考察。善于捕捉机遇的苏尧棠,乘机向领导提出“想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要求。按照当时的政策,只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才能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国营小企业都无法获得,更不用说佳美这么一个乡镇小企业。不过,这位领导还是在后来的一次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指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苏尧棠的要求,设法帮助他。不久后,有关部门就组织一个联合小组来到德化,并向苏尧棠建议说,如果他能组建一个集团,可以帮他向外经贸部申请自营进出口权。 苏尧棠一听,心里就觉得有戏了!当时佳美就已经以订货加工为纽带,将周边几十个小的陶瓷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松散的联合体。1993年,以佳美陶瓷为龙头,一家集加工、运输、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集团———佳美集团诞生了。同年底,经外经贸部审批,佳美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自此佳美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不仅收购了德化县的一些企业,扩建了厂房,还在厦门设立外贸公司,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窗口。 集团推动多元化 可以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是苏尧棠组建佳美集团的最直接原因。但苏尧棠却也尝到了组建企业集团所带来的“甜头”。组建企业集团后,苏尧棠迅速将触角延伸到其他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其经营业务也由陶瓷扩大到包装、运输、外贸等多个领域。 “佳美现在有6000多名职工,作为领导人,我要对他们负责,企业如果倒闭,这么多的职工生活将会变得困难,所以我们不能只做陶瓷生意,这样风险较大,企业要多元化经营”。他介绍说,如今的佳美不仅有陶瓷的出口,还涉足到钢材、树脂等领域。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