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清初张寿山的德化观音进京参展
作者:黄立东 郑晓玲…  文章来源:东南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4 21:24:39  文章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弥勒佛”“瘦骨罗汉”进京“聚会”
我省18件收藏珍品将参加CCTV首届民间藏宝电视展 严复肆屏条、林则徐行书等入选

    昨日,一场民间藏品鉴定活动在福州举行。在持续了整整一天紧张有序的鉴定后,战国青铜剑等18件精品最终确定可进京参加CCTV首届民间藏宝电视展。至此,由本报、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发现档案》栏目、央视联合举办的寻找民间文物艺术珍品活动进入高潮。

千余参选品选出60件

    《东南快报》作为央视经济频道大型电视片《CCTV首届民间藏宝电视展》福建选区联络处唯一指定平面媒体,自10月28日在全省启动“海选”活动以来,陆续接到2000多位读者的报名电话,其中千余读者寄来了藏品的照片。

    经过鉴定专家组的初步鉴定,昨日入围参加复选的藏品有60件。

    “由于央视在各省区只能选择18件藏品参加电视展,我们只能遗憾地从复选藏品中‘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华棣说,在昨日亮相的60多件藏品中不乏精品,从一定层面上可以代表我省目前的收藏水平。

“多对一流水性作业”

    由于大多藏品都是“娇柔之身”,容不得外人轻易接触,昨日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省收藏家协会的工作人员近10人。

    在复选现场,众专家采取了“多对一流水性作业”的鉴宝方式。“藏品在各专家手中传递,一个流水线下来,大多专家都认可的藏品,我们先在纸张上写上名称、序列号;进入第二个流水线后,排除有疑义的藏品,剩余的就可进京参展了。”

    昨日的鉴定活动从早9点一直持续到晚10点,战国青铜剑、南宋古琴、明德化洞箫、清初绞胎釉弥勒佛、清末钱庄印钞版、清末龙眼木瘦骨罗汉、严复肆屏条、林则徐行书等18藏品最终被敲定进京参展。

正月初将亮相央视

    昨日胜出的18件藏品中,3件田黄寿山石雕、3件铜 器、3件书法、2件国画、2件木器、5件瓷器。这18件藏品将由央视组织的专家团进行评定,评出金、银、铜奖(各奖项不受数量限制)并颁发证书。

    据悉,民间藏宝电视展将集中在2006年春节(初一至初六)连续播放,每场90分钟。届时,我省送展参评的18件藏品将“亮相”。此外,持宝人可参加于正月初七举办的“中华之光,盛世收藏”大型电视晚会。

“弥勒佛”“瘦骨罗汉”进京“聚会”

    昨日不仅是福建省收藏家的一次盛大聚会,还是各路“神仙”的一次大聚会。一早清代木纹“弥勒佛”便挺着大肚子来到了会场,据持宝人介绍,因弥勒佛下部衣衫裙摆似木头纹路而弥足珍贵。

    弥勒佛到场后不久,“瘦骨罗汉”也赶到了。这清末民国初年的瘦骨罗汉果真瘦得厉害,其背部的一根根“排骨”历历在目,持宝人说,这是用龙眼木雕刻而成,因雕刻技艺精湛,瘦骨罗汉栩栩如生。

    随后,“何仙姑”、“铁拐李”等各路神仙也纷纷到场,它们围坐在圆桌上,“等待”听到能够进京的消息。等到昨日晚10点,“弥勒佛”、“瘦骨罗汉”不负众望,入选18件进京藏品。

《群仙祝寿》青田石雕“盛装”出场

    层层胶布下包着的是塑料纸,塑料纸里包裹着一层绢纸,绢纸下,用尼龙绳绑着的小人才若隐若现,“木乃伊”包装在众目睽睽之下卸去后,“庐山真面目”才显现出来。10位用青田石雕刻的神仙一一“下凡”,就受到众人的啧啧称赞。

    据刚从建殴赶来的主人龚先生介绍,这个宝贝名叫《群仙祝寿》青田石雕,年代约在清末民国初期,是家传之宝。

    “你看,这何仙姑手中的莲花是红色的,而何仙姑的衣服又是白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龚先生神秘地说道,雕刻者正是巧用了一大块白色的青田石中红色的一小部分,把红色的这一小部分做成莲花,正是所谓的“巧色巧雕”。

    “宝贝传到我这,已有好几代了,这次是‘宝贝’第一次出远门。”龚先生告诉记者。

本土特色三宝贝惊现会场

    三件宝贝,件件都各有特点,件件都代表着福建本土特色。当持宝者鲍先生将三件宝贝拿出后,在场的评委无不为之震撼。主人鲍先生也十分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三件宝贝分别是福州吴启棋的软木画、福州沈正稿的脱胎漆器梅瓶和清初张寿山的德化观音。(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