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山深处有人家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1/9/9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大山深处有人家


山有山的故事和传说,走进山区,自有别样的感受。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已渐渐久违了那撩人心魄、纯真质朴的东西。“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山村的那份空灵与纯净,总会在我们心中萦绕。
  位于德化大山深处的碧坑(旧称鳖坑)村,距离龙门滩镇11公里,地处峡谷,海拔300多米。四周大山封锁,林木茂密,山风挟带着氤氲;满目苍郁,溪流淙淙,宛如世外桃源。全村现有800多人口,主要有曾、谢、王、林、张五个姓氏。早些时候,靠山吃山,这里曾一度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不过那是靠采伐林木换来的。90年代后,当地政府实行了封山育林,这里又开始恢复昔日的山清水秀。

  仲夏的天空晴雨不定,当我第一次来到这个相对沿海的地方来说有一点封闭的山村时,刚好碰上一场大雨。滂沱的大雨给山区增添几分朦胧和神秘,约好的几位老人撑着伞在雨中等候,这些善良的老人是来作景点介绍的。

  伫立村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淳朴韵味的山水图画,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空气清新怡人,相对于都市的那份繁忙与喧嚣,这里给人一种极为自然的亲切感。

  村庄不大,坐落于“盆地”之中。村头有一座廊桥,始建于何时不得而知。桥呈隧道状,属木结构,长约20米,宽5米左右。设有桥顶,桥墙是用木板扣住的,供过往行人避雨纳凉之用。桥头有间客栈,仅有十平方米左右,据称这是旧时商人过夜留宿的地方。

  这桥名叫“粹美桥”,旁有石碑上书:“……东抵仙邑,北通永福大田,实为东北往来之要道……”落款时间为清道光十年,算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村里的老人曾正顺介绍说:“翻过前面这座山就进入仙游地界,因为旧时交通落后,这里就成为大田、德化、仙游等地商人出入的驿站。现在,村里还有不少旧客栈。”

  沿着村里弯弯曲曲的旧时“官路”,我们尚能见到一些旧客栈,想必当时这里颇为热闹。解放后,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德化也打开了“山门”,大力兴建基础设施,这些旧时的“官路”也渐渐湮灭在历史的深处。

  离粹美桥大约300米处的路旁,巍峨耸立着一根石笋。石笋呈黑褐色,上面有清晰可见的纹理。它是浑然天成还是人工雕制?至今是一个让人无法解读的谜。石笋高3米,底部周长2米多,旁边是一条激越的河流,溪水极为清澈,使整个村庄显得生机勃勃。据说该石笋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推入溪中。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相传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而据德化的文史专家考证,该县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出现,这石笋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生殖崇拜。

  面临河道的北边山坡上,有一幢曾氏古大厝,坐北朝南,为二进式的土木结构。除了正厅堂前摆着几位曾氏先人的灵位外,现已无人居住,所以整个大厝显得空空荡荡。在大厝下厅的入门右边矗立着一块石碑,记录着这幢曾氏古厝的历史和由来。据碑文上载,曾氏古大厝建于1580年,是最迟到碧坑村落户的民宅,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间曾相继修缮多次。大厝后是一片宽阔的山坡地,周围林木葱郁,在此小歇,宛若置身一个天然的氧吧,让人目明神清。驻足其间,如进入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厝后有一棵该县迄今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一棵古榕树,这也改写了德化无榕树的说法。这棵榕树按曾氏族谱载也有400多岁了,但依旧虬枝苍劲,枝繁叶茂,就像古老而年轻的村庄,绽放着新的希望与梦想。

  现代人离古老的村庄越来越远了,但不论你何时走进村庄,都能感受到一段民族历史的凝重和深刻,感受到一种民族文化的朴实和缤纷。因为村庄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记录着人世的沧桑,更记录着未来的生活。□瓷都热线www.cidu.net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