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蔡尚思全集》序二
作者:施永康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8 14:06:23  文章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蔡尚思先生是泉州市德化县人,1905年11月生。先生家境贫寒,幼时在家乡浔中读私塾,稍长,就学县立小学,后进入邻县永春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因反抗封建婚姻,先生离家出走,历尽艰险,长途跋涉,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抵达北京。先生在北京大学自由听课,并录取于孔教大学研究科,之后又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哲学组,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和梁启超。从此,家乡一别凡八十年。

  德化为千年古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先生在家年代,泉州地区如同全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饥寒交迫。德化山区,更是官匪横行,民不聊生。先生曾说,那时“德化县的土匪和北兵(北洋军阀的军队)之间、土匪与土匪之间,几乎月月或年年进行拉锯战,枪杀对方,人头示众,挂满城门”,“老百姓过的生活,甚于活地狱”;又说,德化“山区小县很闭塞,其礼俗也比大中城市还要封建化”。这一切都引起了先生的“反感”,因而“越来越要反对封建传统思想”。

  先生离开家乡八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泉州市成为闽南“金三角”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泉州又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最近又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先生当年报国为民的夙愿,今天成了现实。

  泉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名家辈出,有“海滨邹鲁”之称。德化县在泉州市西北角,境内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川壮丽,风景优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英杰俊彦。如晚唐颜仁郁,诗才横溢,诗作载入《全唐诗》;明代凌辉参与编纂《大明一统志》和主修第一部《德化县志》;清代有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滇边文化的李道泰,有擅长丹青、纵横中华艺苑的林模,有为发展台湾文化做出重大贡献、参与编纂《台湾县志》的郑兼才和王必昌。先生在《自传》中回忆,他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得益于几位国文老师的帮助,阅读了许多古代文献,打下了国学研究的基础。

  德化是中国陶瓷制造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印纹陶的烧制。唐代,德化已经开始建窑烧瓷,并有陶瓷著作《陶业法》、《绘梅岭图》传于后世。宋代以降,德化瓷器大量销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泉州港“海上丝绸(茶瓷)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明代,德化出现了艺术大师何朝宗,其瓷雕为故宫博物院等珍藏,中外文博界“天下共宝之”。德化白瓷作为中国瓷业中的奇葩,驰名世界。明末清初,德化陶瓷业有“一笼白瓷一箱银”之称。近年来“泰兴号”沉船打捞发现了35万件清代德化青花瓷,证明当时德化瓷器已为海外人士所瞩目。新中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改革开放后,德化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种多,质量好,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当代中国瓷坛“三朵金花”。1993年李鹏总理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1996年,德化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4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全国惟一的“中国瓷都”的荣誉称号。德化的这一文化传统,对于先生的素养与眼界都有重要影响。

  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今年100岁,著作等身,有学术专著40余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成一家之言,蜚声海内外学术界。先生虽然长期客居异地,但桑梓之情,无日或忘,每当家乡有人至上海探望先生,先生总是热情接待;当听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时,先生更深受鼓舞,激动不已;先生先后四次向德化图书馆赠书,现在德化图书馆专门为先生设立了“蔡尚思教授图书室”。泉州市和德化县资助先生出版“全集”,理所当然,是泉州和德化人民的光荣,是泉州和德化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蔡尚思全集》8卷,400多万字,它的出版,将激励泉州和德化人民进一步热爱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感谢蔡尚思先生的学生,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志,他们为编辑和出版《蔡尚思全集》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