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海底打捞出的元龙泉小罐
作者:顾行伟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7 23:19:14  文章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文物,尤其是高年份的,人们常常和出土联在一起,便想着那把神奇的洛阳铲。时下越来越多的文物却和水联在一起,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人类对于沉没于水中的文物由先前的无奈转为积极地打捞。在挪威国家歌剧院豪华雅致的大厅里,悬吊着一个巨大的网兜,里面全是从海里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元明清青花碎瓷片,看了以后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前几天看到报纸上登有“南海一号”有望浮出水面的消息,称随船浮出水面的将有五至八万件文物,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刻花碗,青白釉葫芦瓶以及金饰腰带等,其数量和地下陵墓挖掘出土的文物不能相提并论。前几年一家德国打捞公司从海中打捞起一艘明代沉船,随船出水的几万件德化青花瓷,在国际市场上拍卖获利颇丰,以至最后一个马克买一只明代德化青花盘,使文物收藏者过了一把德化瘾。
  在飞机火车现代化交通工具没有发明前,古代贸易主要靠水上船只,在长达数月的海上航行中,经常出没于风浪中,翻船沉船是时常发生的。尤其在郑和下西洋,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贸易更为频繁,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更是海外各国竞相争购的商品,中国的南海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海底沉船也是先祖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前年我曾去海南岛,在一个小渔村的渔民家里,看到几个大水缸中浸满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古代瓷器,宋元明清应有尽有。我从水缸中挑了几件完整器,有元代的龙泉小罐(如图)和明代六角形青花小罐,底部写有大明年制。元代的龙泉罐因海水长期浸泡,肥厚的釉面经腐蚀已无光泽,花卉和口沿的装饰纹清晰裸露,底部露胎处都是珊瑚和贝类动物的残留物粘附胎身,虽经淡水浸泡,仍无法去除,和出土的瓷器留有土沁一样,都是它们身世的特征写照。这只龙泉小罐我一直保存着,不是因为它身价有多高,而是它从海底打捞上来,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一种苦难沧桑,你时常会想,随同它一起沉入海底的那些船员肉身早已灰飞烟灭,只有这瓷器,稍稍抹去了一身的光泽,却依然身骨完好地存在于这世界上。
  海底文物的打捞,自然吸引了一些造假者的目光,它们把高仿的瓷器成箱地抛撒在海边,像酿酒一样,标明着一年期、二年期不等,按时间先后取出,再拿到市场上去蒙骗收藏者。不少收藏者惯于识别出土的,而对于从海水中打捞出来的失察走眼,上当的不少,加上作假者所编的离奇故事,使上当者深信不疑。这倒是要提醒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