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瓷都”德化采访,欣赏一件件精美陶瓷制品的同时,能看到另类“风景”:一座座标准厂房沿山坡排列,依山、砌坡、分层建设,这便是德化人的新杰作———利用荒坡开发的“工业梯田”。 位于戴云山脚下的泉州市德化县,拥有1100多家陶瓷企业,从业人员8万多人,陶瓷年产值由1990年的不到1亿元升至目前的近5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随着陶瓷业的迅速发展,在德化,工业和建设用地需求迅猛增长,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可德化是个“九山半水半分地”的山区县,人均耕地只有0.62亩,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一方面不能占用宝贵的耕地,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陶瓷产业,两难抉择中,德化人被“逼”做出新选择———让工业项目上山坡,向乱山岗、荒山坡要地。如今的德化,新办工业企业80%建在山坡上。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有民营科技(陶瓷)园区、环城工业区、城后工业区、湖前工业区、小溪工业区、诗墩工业项目区等。其中,诗墩工业项目区是“厂房上山”的第一个工业小区。2000年12月动工开发,当年实现产值过亿元,上缴税收800多万元。民营科技(陶瓷)园区规划用地1700亩,现有入园企业130家。 “在土地问题上,德化县是走过弯路的。”据县国土资源局的同志介绍,和许多山区县一样,长期以来,德化没人相信山区会有土地市场,老百姓的房子从来就是自己盖,企业也一直沿用着找农民买地、找局长县长批地建厂的老路。导致的结果是,城区房子见缝插针,工厂企业遍地开花,违法用地层出不穷,土地管理忙于“堵漏”。该县在1997年至1998年开展的非农建设用地大清查中,共查出各类违法违规用地400多宗。 由“堵”到“疏”,德化县通过引导工业项目上山修“梯田”,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新突破,陶瓷工业用地“亩产”超过百万元,大大高于全国同类产业企业用地的产出率。 其实在福建,修造“工业梯田”,并非德化一县的创举。距离德化不远的永春县,依山建有3600多亩“工业梯田”,92家企业落户其间。 据悉,为鼓励工业项目上荒山,福州、泉州、漳州、三明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在土地价格、补贴赔偿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坚持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在节约土地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从德化到永春,从泉州到福州,在福建,让工业项目多上荒山、少占耕地,成了许多县市的普遍做法。目前,全省山区约有4万亩工业用地利用了山坡地,占2004年以来新建项目用地的一半。 福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福建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守住了1892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004年占补相抵后,耕地补充面积还结余5000亩。在占用耕地减少的同时,福建省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6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