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没撤,我不能撤!”面对熊熊烈火,福建省德化县上涌镇党委副书记林建权在电话中向县委书记这样表态。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仅10分钟后,无情的山火就夺走了他40岁的生命。3月4日,中共德化县委决定追认林建权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为救山火献出宝贵生命 2月28日,星期六。前一天刚从泉州市考试回来的林建权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回到上涌镇,准备到他分管的几个企业考察工作。 当天中午11时30分,林建权忽然接到镇委副书记孙义仲的电话:“琵琶山起火啦,赶紧救火!”来不及多想,林建权迅速换上衣服,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组织扑火工作,设置防火带,将容易着火的树木、杂草砍掉,以防止火势蔓延。 上涌镇是德化县西北部重要的林业大镇,起火的琵琶山毗邻桂阳乡上千亩原始森林,东南方是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东北方是葛坑林场,而山脚下就是村庄。由于长时间没有下雨,山上枯草树木干燥得沾火就着,加上当日早晨6时许就刮起大风,风力达到6至7级,而且风向不断变化,山坡上火焰蔓延,已成燎原之势。熊熊大火把枯草杂木烧得噼啪作响,冲天热浪和滚滚浓烟,灼得人们睁不开眼,熏得大家透不过气。 当时,不少村民已自发上山灭火。镇领导将救火的干部群众分成5组,决定立即清出隔离带。至下午1时30分,火势基本被控制。正当精疲力尽的干部群众坐在山坡上想稍作休息时,林建权突然发现琵琶山对面300多米处的另一山头也冒起了浓烟。“一定要将火龙斩断。”林建权说着,马上带领17名干部群众,沿着山间小路,跑到距离起火点800多米的葫芦坂山坡,开辟防火带。 根据平时多次扑救山火的经验,两座山头相隔300多米,按正常燃烧速度计算,火势蔓延到葫芦坂山坡至少要半个小时。然而此时,一股强劲的南风吹了过来,大火从山头卷了过来,扑向开辟防火带的人群,几米高的烈焰在山上乱窜。 正在半山腰奋力开辟防火带的林建权发现眼前已是一片火海,赶紧组织干部群众撤离,到山腰右侧杂草较少的一片李树果园避火。由于火势太大,转眼李树林也快被大火吞没,林建权又带领干部群众往尚未着火的山顶跑。 跑在最后面的林建权不停地催促干部群众撤离。大家抵达安全地带,回头一看,只见冲天大火像张牙舞爪的巨蟒,无情地把林建权吞噬了…… 这场因高压线老化引发的山林大火,不但烧毁了1965亩森林,还夺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命。 ”很少见到像他那样真心对群众好的” 196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的林建权是德化县司法局宣教科科长,2001年2月被下派到德化县南埕镇枣坑村挂职任村支部副书记,2002年4月到上涌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一提起林建权,南埕镇枣坑村支部书记张金城就眼圈发红:“当了十几年村支书,很少见到像他那样真心对群众好的!” 张金城至今清楚地记得林建权第一天任职的日子。张金城说:“那天,建权穿了一套破西装,圆圆的脸,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斯文。很担心他不能胜任村支部副书记的工作,但是一和他交谈,我就彻底放心了。第二天,林建权就走家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和村干部研究确立了扶贫项目。张金城掰着指头数着:铺设水泥路、购置村部办公楼、确立小水电发展项目、发动村民发展致富项目……短短一年,枣坑村不但还清了原先的欠款,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建设小水电站,每年可创利润40多万元。 林建权在枣坑村挂职期间,一直和村民同吃同住。枣坑村村民张来福回忆到,建权经常到他家串门、谈心。发现张来福家庭经济困难,林建权劝导他说,村里草场茂盛,可以因地制宜养些山羊。如今张来福养了60多只羊,每年增加5000多元收入。张来福说:“以前没什么收入,经常盯着村里的树,偷砍来卖钱。现在养了羊,收入稳定,让我砍树我也不愿意去了。” 枣坑村委会主任张金章说:“林建权的到来,转变了村民的观念。”枣坑村距县城53公里,以前信息闭塞,农民想增收没有好出路。林建权来了之后,不但为村里架设了电视接收设备,还鼓励村民进城经商、务工,村民陆续走出了大山。如今,全村700多人中有400多人到德化县城、泉州、石狮、晋江等地打工、创业,已有20多户在县城买了房子。 “我到基层是为学习不是为升官” 2002年4月,离开枣坑村后,林建权又到上涌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虽说是挂职,林建权却将自己当成了上涌镇的一员,把上涌镇当做自己的家。 “我到基层挂职是来学习、积累工作经验的,并没有想过要升官发财。”这是林建权经常对上涌镇党委书记苏瑞国说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2003年,永安商人王锋楚到上涌镇创办锰矿加工企业。引资办厂、发展经济本是个好事,可是在安排村民就业时出现了问题。锰矿首先安排了厂区所在村的村民进厂就业,邻村的村民不服气:“锰矿所在的山我们也有份,凭什么先安排他们的人进厂?”林建权了解此事后,一时找不出对策,几次找苏瑞国商讨,最终形成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于是,林建权多次找到各村有威望的老人耐心调解:安排厂所在自然村村民先进厂,是因为用了他们的耕地开了公路,并且矿厂也能为各个村带来好处,以后有职位了,村民都能进厂。最后,村民都接受他的调解,不再到矿厂闹事。 为锰矿企业办了不少实事,王锋楚一直想请林建权吃顿饭,他说:“与林建权打交道很久了。每次他到矿上来,不管多迟,都赶回镇里,连一顿便饭也没在这里吃过!”请林建权吃顿饭成了王锋楚永远不能兑现的遗憾。 (记者 王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