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是我国南方名窑。德化古瓷,瓷质洁白,纯净温润,犹如脂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受到了世人的青睐。寻访生产这般高贵乳白瓷的德化古窑址是我多年的心愿。 日前,我有幸应邀去福建德化古窑址考察。走进德化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群山环抱,密林葱郁,长溪蜿蜒。我不知道在德化已探明的古窑址有230多处,更想不到早在唐代这里已开始生产青瓷,宋元均有瓷品生产,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明代的“猪油白”或“象牙白”是很出名的。去德化古窑址考察,我对德化白瓷有了新的认识。 德化古窑址已被一片片翠绿覆盖了,我们登临青山,满眼皆系“碎玉”,俯拾皆是,让人心动。那种俗称“猪油白”的明代白瓷碎片,胎釉的技术工艺极力追求玉器质感的完美性,在琳琅满目的瓷坛上独树一帜,精彩异常。 我们轻轻拔掉表层的野草,下面竟全是白瓷碎片,拿在手里,细细品赏,色泽滋润明亮,冰清玉洁,工艺技术精湛且成熟。我们挖掘出不少碗盆盘碟等日常生活用具碎片,不少窑具与瓷片紧紧地粘连在一起,次坯的数量之多,让我们看到了瓷器烧制成功是多么的不易。陪同的专家告诉我:德化瓷胎骨极其软弱,俗称“糯米胎”,容易烧坏。白瓷釉色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而浑然一体,温润剔透,器具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据测定烧成温度在1270度左右,胎质坚实,敲击发出清脆悠扬的金属声。 我认识并喜欢上德化白瓷,是从十年前花了350元收藏一尊梅花杯起步的,如今大大小小的德化白瓷藏品已达几十件之多了。在德化的艺术日用瓷中,如梅花杯、八角杯、龙凤爵形杯等,被海外视为瓷中瑰宝,其中尤以小巧玲珑的梅花杯最为出名。 在德化的祖龙宫、屈斗宫等窑址,我看到了精致纯净的梅花杯碎瓷残器,惊喜不已,寒舍博古柜里的那几尊梅花杯原来是在此地生产的。古代德化地区盛产梅花。在屈斗宫窑址发现少数宋元时代的高足杯已印有梅花的纹样。 德化白瓷的兴盛决非偶然,这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工艺的发展密不可分。宋靖康以后,疆土顿缩,税源锐减,发展海外贸易是南宋王朝的重要国策。德化南临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德化瓷下海出口,交通很方便。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空前的盛举,由于海路交通的进一步拓展,瓷器外销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德化瓷就釉质而言是典型的钙质釉,能显现出胎体的白度,这是使白瓷具备玉石感的重要原因。从瓷土和烧制工艺上看,可谓得天独厚。德化瓷的白度达85%至100%,这与瓷土中的钛、铁含量低有关。而且瓷土要存放几十年后才用,当地有“孙用爷泥”之说。马可·波罗看到当地窑工“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人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挖泥的人,目的是替儿孙贮备制瓷材料”。马可·波罗所言的确实有其事。(X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