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藏德化窑白釉犀角杯。滕磊 摄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无疑是位先驱者。他出生于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17岁那年跟随父亲与叔父远赴东方。经过4年艰辛的旅程,他们于1275年5月抵达中国。马可·波罗也幸运地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在朝廷任职,留居中国长达17年之久。 在中国期间,马可·波罗几乎游遍了整个大江南北。他曾注意到福建泉州一个叫德化的地方烧制的瓷器“既多且美”。他描述到: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外,别无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方法是,在石矿中取一种土,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三四十年后,这种土的质地变得细腻,然后可以制造上述各种器皿,表面随意施釉后,迅速将瓷器放入窑炉里烧成。父辈们积土,儿孙们就可以用了。这座城里出售瓷器的市场很多,用一个威尼斯银币可轻易买到八个瓷盘。尽管他描述得并不十分准确,但是他所看到的德化盛产瓷器的情况却为我们研究元代德化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从传世品看,德化窑以明清烧制的白瓷闻名于世。德化窑白瓷种类繁多,器皿有杯、香炉、瓶、壶、碗、洗、文房用具、仿青铜礼器等;瓷塑有达摩、弥勒佛、观世音、释迦牟尼、关帝等。另外,瓷箫也是德化窑的特产。德化窑的白瓷之所以有名,在于它独特的胎和釉。瓷胎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烧成后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也不同于北方地区和景德镇白瓷的釉,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德化白瓷又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 那么明代以前,德化窑是否确如马可·波罗所说盛产瓷器呢?经过实地踏查,考古工作者在德化的龙浔镇、盖德乡、三班镇等地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窑址。1976年,他们在龙浔镇宝美村屈斗宫小庙附近的山坡上发掘出一条宋元时期的分室龙窑,共发现17间窑室,14个窑门,出土了6000多件标本和各种制瓷工具。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宋元时期德化窑的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也许当年马可·波罗就曾买过屈斗宫窑烧制的瓷器。不管怎样,当他辗转回到故乡以后,其口述的中国与东方诸国的见闻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通过他的介绍,德化窑也蜚声海外,享有“东方艺术”美誉,产品也成为我国外销瓷的重要品种之一。法国人曾用“鹅绒白”、“中国白”来形容德化白瓷釉质的美丽,可见其在欧洲受欢迎的程度。(XMW)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国家文物局 滕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