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仁海:让“中国白”说话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16 4:24:00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一个从事瓷雕艺术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的年轻人,为何其作品就已屡屡成为外交部礼宾司送给国际政要和友人的礼品?故宫博物院甚至打破作者去世50年后才能收藏其作品的惯例,破例收藏了他的作品……
  一个从事瓷雕艺术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的年轻人,为何其作品就已屡屡成为外交部礼宾司送给国际政要和友人的礼品?故宫博物院甚至打破作者去世50年后才能收藏其作品的惯例,破例收藏了他的作品……陈仁海的新年新作“三羊开泰”与“吉羊如意”已经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卷起了一股收藏热潮。

  一个“女孩”躺在薄薄的荷叶上,曲线流畅,气韵生动。著名书画家启功一看即非常喜欢,赞叹说:“这就很有诗意嘛!”当即提笔赋诗……

  它就是泉州市德化县辛默楼陶瓷研究所的艺术总监———陶瓷大师陈仁海的作品:《荷花女神》。其后,在文化部的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与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中国艺术展览会上,该作品在众目睽睽下捧走了一等奖!外交部礼宾司的负责人看到这座名为《荷花女神》的作品后,惊叹不已,当即以每件1000元的价格订了20件!

  这样的作品,没有深厚的功底及透彻的艺术理解力是做不出来。正当人们为作品的创作者是何方神圣猜测不已时,陈仁海,一个年仅3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作者生活在福建德化这个山区小城,从事瓷雕艺术不过短短的四五年时间,而他的瓷雕作品已接连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南海所收藏!

  是天才还是运气?当记者专程到德化采访他后,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1

  家学渊源迭遇名师

  一些人看到陈仁海从事瓷雕艺术只有四五年时间,其实在这之前,陈仁海已经对艺术有着深厚的积累。

  陈仁海出生于一个笔墨世家,曾祖父是当地颇有知名度的私塾老师,对书画极为痴爱,以至于时常预领了薪金去买字画,弄得家里有时借米下锅。他的祖父及父亲继承了这一雅好,每年春节初一到十五,天天在大厅里挂出家中收藏的字画让家人评点。在这样的氛围浸染长大的陈仁海,从小就开始天天作画练帖。

  1982年,他到福建永春师范学校读书。他对书画的痴迷引起了名誉校长、来自澳门的书法家、诗人梁披云先生的注意。一天,梁先生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并看了他的习作,建议他不妨向启功等老前辈讨教,并把他们的地址和电话留给了他。陈仁海很珍惜这个机会,一回到宿舍就给启功等老前辈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生活在偏远的山区,希望能通过通信向他们学习。他的诚挚打动了艺术界的泰斗们,在信里对其进行指点,并把自己的作品随信一起寄来让他观摩。 cidu.net

  他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拜访启功老人的事。那是1990年,他已经毕业分配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他利用短暂的寒假上北京,电话里与启功老人约好去拜见他。第二天早上10点到了启功的家门,可老人临时被人接去讲课,门扉紧闭。等啊等,北京的寒冬对第一次到北方的小陈来说真是一个考验,全身冷得直抖,肚子还饿,可他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到了晚上8点,天已是一片漆黑,启功老人回来了。老教授被小伙子的诚意打动了,忙把他迎进家门,不顾一天的劳累,聊了好久。从此,他们两人成了常来常往的忘年交,而启功老人后来对他的点拨,则影响了他的艺术生涯。

  2

  名师指点一飞冲天

  每次去拜访名师,陈仁海都会带上一些德化出产的瓷器以及自己的书画作品,那些瓷器的构思都差不多。这时,启功老人便指点他说:“你们德化的瓷器很白很润,可惜你们的创作太单调了。”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1993年,在德化举行的国际陶瓷节上,陶瓷界的名家云集。陈仁海向他们广泛讨教后发现,他们的意见与启功相似:就是现有的德化瓷器创意太少。陈仁海心里就想着怎么样才能弄出自己的特色来。于是他找来介绍德化瓷器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自从明代以来,德化的瓷器几乎都是雕塑观音等佛像,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突破。当他再次来到北京拜访启功时,老人再次点拨他说:“假如你把书画这些姊妹艺术结合到德化瓷器上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必有你的大名。”他把老师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反复琢磨。

  不久,陈仁海调到了县文联,负责书法美术艺术这一摊,与瓷器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他经过观察发现,在德化从事瓷器工艺的都沿袭着师傅传徒弟、父亲教儿子的传统,辈辈相传的是手艺,构思却被忽视了———这正是德化瓷雕停滞不前,难以得到突破的症结所在。

  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构思捏出粗坯,再请师傅修坯,然后拿到朋友们那儿烧。经过一番艰辛,陈仁海成功创作出《荷花女神》,该作品在中国艺术展览会先后两度获得一等奖!从此,陈仁海一飞冲天,他的作品成为多家博物院的收藏,并作为礼品送给了日本明仁天皇和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等国际政要和友人。

  3

  再接再厉故宫破例

  在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和中南海参观艺术珍品时,他得知一位国家领导人曾对瓷雕艺术提出了“题材上应当开阔一点”的要求,心里一亮,心中的困惑迎刃而解。

  国庆50周年前,福建省进行了晋京彩车征稿,在朋友们的鼓励下,陈仁海也将自己的设计稿寄去,经专家修改后被采用了,在建国50周年大典上一展风采。他又设计了大典礼品《闽龙出海》,有关负责人审看时,齐声叫好。国庆大典后,《闽龙出海》以其独有的内涵和精美的工艺价值从选自全国各地的

  几十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紧接着,为了纪念澳门回归,人民大会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稿,得到这个消息后,陈仁海把精力投入到这一设计中去。这回他独出心裁,把作品设计成砚台的形状,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这在“中国白”历史里是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的;而且他要做成平面最大的瓷雕,难度可想而知。他取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把象征着中国的长城与大海那边的澳门有机地连结在一起,象征着平稳过渡,而砚背则设计成寿龟形状,在底部刻上自己写的表达澳门回归喜悦心情的诗,三番五次更改设计稿后才感到满意。

  可是,在烧制时因平面过大造成承受力太大,烧了就裂,反反复复都是如此。最近,还是几经周折才与法国一家陶瓷研究所取得联系,获得了一种新配方。一试,成功了,他把这个作品命名为《母亲,我回来了》。

  人民大会堂在这次征稿中收到了800多件作品,而在澳门厅却只能摆两件,几经筛选,《母亲,我回来了》中选。1999年12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收藏仪式,出席这次收藏仪式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问陈仁海:“你能不能让我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一件?如果同意,我们下午开院务会议时议一议。”按有关规定,故宫要在作者去世50年后才能收藏其作品,这次对陈仁海无疑是破例了,陈仁海当场表示同意。在7日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收藏仪式,8日故宫博物院又举行了收藏仪式。在此前后,他的作品《四季吉马》和《葫芦献瑞》分别被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南海收藏。

  4

  新年新作吉羊献瑞

  至此,陈仁海接连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全国现代瓷第一个进故宫、全国第一个制作瓷雕砚文具、“中国白”平面最大、故宫收藏史上最年轻的作者。此外,他为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自己创造的作品不被他人假冒,每一件作品都申请了专利权,于是又创造了瓷雕界里专利权最多这一项新纪录。 cidu.net

  2003年恰逢新世纪的第一个农历羊年,陈仁海大师最新设计创作的“中国白”纪念瓷雕——“三羊开泰、吉羊如意”,6易其稿,精工细作,终于成功地问世了。这组设计新颖、寓意深刻、材质精美的纪念瓷雕,实在令人爱不释手。

  有关专家介绍说,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而设计的善良可爱的吉羊,吸收了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艺术装饰的特色,把真、善、美集中于一件作品之上,带给人们以羊年的祝福。“三羊开泰”高30厘米,宽13厘米;“吉羊如意”高28厘米,宽12厘米,共限量发行2003件。这两件作品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的注意,有收藏爱好者认为,从这套作品的艺术性来看,将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

  相关链接

  陈仁海出生于1970年,属狗。年纪轻轻的他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就已获得了诸多同行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获得的盛誉。

  传媒及名人眼中的“中国白”

  德化瓷艺好声名传九州德化瓷艺好,声名传九州,继承和创造,今有辛默楼。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人为物宝,土亦成金。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杨仁恺雪肤玉肌,南国才俊。

  ———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

  “中国白”瓷雕收藏价值高

  著名陶瓷艺术家、辛默楼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陈仁海,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文化,致力探索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结合的新时代精品发展。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深邃,气质典雅大度,诗书画塑兼施。“辛默楼”陶瓷已成为“中国白”艺术陶瓷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2001年5月21日,《中国文化报》)

  名瓷“中国白”灵魂是文化

  以一个文物工作者的视角看,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辛默楼经过自己不断努力,已经把“中国白”瓷雕作为一种文化在推广,而且得到了全国甚至海外广大藏友的认同。

  德化有厚实的传统和开放的文化。传统的瓷雕可以看到继承的技法、趋同的宗教文化内涵;小工艺瓷商品化引入德化陶瓷的外来文化,我们看到德化瓷雕的开放性。然后辛默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2002年11月《中国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孔祥星)

  德化白瓷好首推“中国白”

  德化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被称为“中国白”。“中国白”的瓷雕作品自然属于最高贵、最典雅的。陈仁海就是目前“中国白”瓷雕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2001年9月9日,《人民日报》)(洪荣堆/整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