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瓷塑大师邱双炯自主创新 作品蜚声海内外
作者:刘有晔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1 8:09: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邱双炯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类参展评选活动中获得金银大奖,许多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及东南亚国家收藏爱好者、国际、国内名人、政要收藏。(XMW)

谈起邱老先生的艺术创造生涯,颇具坎坷和传奇。他少年拜师从艺于德化近代瓷塑名师苏勤明先生名下学习六年,之前因家境贫寒交不上45斤大米学费而失学的他,凭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聪明伶俐、善于琢磨的天赋;胆大心细、敢为先人勇气而深得师傅的宠爱和器重,很快就掌握了瓷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法。(XMW)

但在动乱的年代由于瓷路不畅,瓷器生意走入低谷时,师傅身边的徒弟也纷纷离开。邱双炯一直能够坚持在师傅身边,坚定自己与瓷塑艺术结下的难舍难分的终生情缘。(XMW)

1951年夏,德化县政府选招两名通信员,邱老幸运入选,从此走上仕途之路。到50年代后期,他成为县水利部门领导。虽由于工作的繁杂,使得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志趣和爱好,但他始终未释下雕塑艺术的情怀,伺机接近并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有关雕塑艺术与工艺、窑炉知识的书籍。虽无动手制作机会,但也不忘精神的追求向往。思到如痴如醉时只好在家里建起“小试验室”,试配方、研手法、练雕塑,用一张小桌子设计雕塑作业,操起小刮刀创作部分人物、动物等小作品,他还在家里设计建成微型小电窑,真正开起了“小灶”。(XMW)

1977年他担任中共德化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职务分管工业后,在经常下乡、下厂、下基层的时候,抓住机会采集陶瓷原料标本,带回交给有关磁厂进行试验或干脆自己动手进行试验。80年代后期瓷塑工艺品慢慢开始发展扩大起来,古老的柴烧窑同时也带来了当地的环境污染,“林瓷相争”的矛盾越发突出。邱双炯意识到:“不能再烧下去了,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最重要”。在他的主张倡议下,用他多年在家里开“小灶”的经验,很快将第一条“电窑”在德化县二轻瓷厂试验成功。至此,结束了古老陈旧柴窑的烧制工艺,为顺利过渡到使用柴油、天然气的烧制工艺,实现电、油、气并用的烧瓷工艺革命性的突破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XMW)

1991年邱老退休后,组建了德化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专心致力于瓷塑研究与创作。多年来他矢志不移,废寝忘食,专心沉浸在自己人生第二个春天的理想中。创作出许多艺术精品,譬如传统历史题材人物孔子、诸葛亮、杨贵妃等。(XMW)

他呕心沥血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精心设计、潜心研究创造制作了18尊薄胎彩塑罗汉,作品一经问世,举世瞩目,放眼望去叫人爱不释手,久久不愿离开,回味无穷,其工艺鬼斧神工。该作品人物刻画极其细腻入微,栩栩如生。作品在设计构思、用料、施色、烧制创作工艺都是十分考究的。实乃不可多得、无以比拟的绝佳之作。举世无双,反映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不禁叫人拍案叫绝。(XMW)

邱双炯先生的艺术创作之路,在某种意义上冲破传统技法的旧框框,走出了别具一格的工艺之路,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同时也谱写了他人生最绚丽的篇章。让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为人类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精品来。(XMW)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