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村建设速度快 敢教山乡换新天
作者:张晴雯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9 19:54: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帮扶村一年成了示范村

  近日,笔者来到了德化县盖德乡吾华村,发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平坦笔直的水泥路边,梯田层层,稻谷飘香;在德化四大古寺之一——吾华寺,崭新的大雄宝殿巍然挺立,寺前广场气势恢弘,旁边的羽化亭俏丽活泼……恰逢一队骑行到此的自行车友,他们欣喜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每一次来,都可以看到吾华村的新变化!”

  2007年是市级扶贫重点开发帮扶村,2008年就成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吾华速度”,恰恰是德化县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

  快马加鞭:让村庄活起来

  “村里通上了水泥路,来来往往方便多了,要回村搞发展也有了可能,放弃两个月的城里工资,大家一起投工投劳,值!”谈起投工投劳回乡修路,吾华村贤村角落的林先生不但没有抱怨,还为能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缘于这样的群策群力,作为该县三个尚未道路硬化的村落之一,仅用两个月,吾华村11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就得到了拓宽硬化。发展瓶颈破除了,原本一片沉寂的村庄有了虎虎生机。

  虽然发展大城关,但是德化并不放弃对农村的支持与发展建设,通过按计划、分年度培育一批示范村,来探索建设新农村的新办法、新途径,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标。两年多来,德化先后调整确定了2个省级、4个市级、12个县级示范村,12个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每个乡镇也确定了1-2个乡级示范村。

  为切实加快建设进程,该县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把经济发展、增加收入、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列入规划,共启动省、市、县三级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项目281个。为加快进程,该县坚持以村民投入为主、集体投入为辅,通过实行各级资金扶持、金融信贷支持、社会捐赠等多元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市、县领导召开调研座谈会、部门支持等形式,帮助示范村出点子、谋思路、筹资金。

  因地制宜:让百姓富起来

  面对吾华寺前满眼的田园风光与深山密林,一位台湾来的游客萧先生兴奋地说:“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为让百姓富起来,吾华村因地制宜,根据格内、贤村、吾华口、吾华4个自然角落的特点,着力发展建设优质米基地、梯田观赏区、特色农业基地、宗教文化旅游等,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变化,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15元,比2005年增长61%%,成为2007年度市级“三农”工作先进单位。

  两年来,德化县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4个省、市级示范村及12个县级示范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升内涵:让生活美起来

  阅览室里坐满读书看报的男女老少,棋牌室里的老人们在悠闲地打牌,年轻人挤在康乐球室里,乐器室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歌声……这是笔者在盖德乡盖德村文化活动中心看到的一幕幕。

  在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建设的同时,德化各示范村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文明乡风、民主管理”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一日比一日“美”起来。两年来,示范村文化阵地、信息化示范点创建活动进展较快,“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扎实推进,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深入人心。英山、蒲坂、盖德、赤水、佛岭、湖坂、雷峰、刘坑等示范村结合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加强文化室、棋牌室、阅读区、乐器室、宣传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的农村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廉政文化进农村”、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平安德化”创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示范村刑事案件实现零发案率,社会安定稳定。 □张晴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