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创意,让“中国白”更美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7 1:36: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专访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惟一最佳创意作品奖获得者:德化陶瓷大师陈仁海

  北京奥运,全球体育的盛宴,向世人展现了百年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同步举行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无愧于世界艺术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人文奥运”情怀。德化陶瓷大师陈仁海的“中国白”奥运系列组雕成为一大亮点,一举夺得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载誉归来,陈仁海感叹:创意,让“中国白”更美!

  昨日,在陈仁海的陪同下,笔者走进他的“中国白艺术宫”和辛默楼陶瓷研发中心,一同感受他的艺术世界。

  “中国白”奥林匹克盛会夺魁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奥委会主办,口号是“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40多个国家选送16000多件作品,大会展出经专家评审选出的800多件优秀作品,展品汇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数字艺术等五大艺术门类。陈仁海成为惟一一位应邀参加此次盛会的陶瓷艺术家,并携其创作的5件奥运系列组雕“中国白”瓷雕赶赴盛会。

  “我坚信自己的作品能获奖,但是万万没想到会获得惟一最佳创意作品奖!”陈仁海说,参展的有中国著名美术家黄永玉等海内外一流的艺术家,没想到德化陶瓷“中国白”能一鸣惊人,获得评委贴票最多。


奥运和鼎

  跨入中国白艺术宫展厅,获奖的奥运系列“中国白”瓷雕引入眼帘,形象生动,无比惊艳。这5件组雕都以奥运文化为创作元素设计,分别为象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和鼎”;镌刻着篆体字的35种体育项目以及中国印、福娃的鱼形鼎“百年圆梦”;凤凰口衔火种灯胜利返回鸟巢的“丹凤还巢”;火神手擎火炬腾云驾雾于珠穆朗玛峰上的“点亮世界”;五个唐朝仕女展现着古典竞技技术的“梦回大唐”。传神刻画了各种典型的奥运形象、经典瞬间,创作者把中国白瓷雕技艺与奥运紧密结合,极具创意。

  尤其让世人惊叹的是那气势恢宏的“奥运和鼎”。鼎雕高1.29米,半径0.56米,寓意56个民族团结鼎立办好第29届奥运会。据介绍,鼎雕是采用原矿日益珍稀,经反复碓、淘洗,长久陈积的独家配方中国白瓷泥,应用上千年历史的德化瓷烧制技艺,由陈仁海组织29名陶瓷艺人、科技人员历经29个月、攻克瓷土配方、窑炉改造,夜以继日运用堆、塑、刻、雕、划、捏、贴等手法雕塑而成,克服变型、龟裂、掉渣等难题,数十次精心试验、研制,在13200C高温下烧制而成。“奥运和鼎”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垚称誉为“世界第一瓷雕”。

  然而谁又曾知道,就是这件最让陈仁海得意的杰作曾一度差点死于胎腹。

  原来早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之时,德化就广泛发动陶瓷艺术家致力于奥运主题瓷雕的创作。在两年前,陈仁海就有创作“奥运和鼎”祝福奥运的创意,然而由于无法实现德化瓷“圆、大、精”的突破,实验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攻克过无数陶瓷难题的陈仁海也无奈地将计划搁浅。今年年初,陈仁海在北京举办和谐主题中国白瓷雕展览期间,众多文物专家提出,怎么没看到传闻中的“奥运和鼎”。这让陈仁海深受鼓舞,决意向艺术最高峰冲击。回来后,陈仁海又沉入到潜心研制当中,最终这一德化陶瓷巨鼎于今年3月6日横空出世。

  创意让“中国白”与时俱进

  德化窑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三大古瓷都之一及“民窑”的代表。近年来,德化致力于保护陶瓷雕塑这一传统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德化的瓷烧制技艺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陶瓷业的发展,德化的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在传承千年陶瓷文化和“中国白”特质的基础上,大胆引入国内外现代工艺美术的创作理念,研制开发一些新工艺,不断在新产品的开发、材料的运用、创作的题材、雕刻的技艺、表现的手法、烧成的控制等方面推陈出新,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让德化“民窑”雄风重放异彩。而其中又要数陈仁海是“中国白”瓷雕新一代的当之无愧的领军人。

  陈仁海说:“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意,创意的灵魂是创新。”

  中国的瓷雕,佛教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就“中国白”而言,以明代何朝宗大师“渡海观音”为标志,形成了德化以佛教瓷雕为特色的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土生土长的陈仁海开始重新审视陶瓷文化的深刻内涵。“陶瓷是人、陶瓷是历史、陶瓷是艺术、陶瓷是形象、陶瓷是情感。”陈仁海说:“当时我就有个感觉,德化不能再除了做观音瓷雕,就是搞几个花瓶,要有创意。”

  于是他率先致力于凸显瓷雕主题内容上的创意。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陈仁海从泥与火的基本元素中,把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白”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情感,注入到不断革新的工艺技术之中,在传承中创新,围绕主旋律,取材当代史重大事件,创作出一件件“与时俱进”的艺术瑰宝。他的瓷雕作品被称誉为当代中国波澜壮阔发展史的真实写照。

  在布置的精妙绝伦的中国白艺术宫的展厅里,一尊尊价值连城的“中国白”瓷雕,似乎都在诉说着创作者无限的创意。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陈仁海的一款“紫归牡怀”(子归母怀)“中国白”作品应运而生。澳门回归,陈仁海最终创作了一件由长城、腾龙、海浪、鲤鱼、童子、回归燕等艺术元素综合而成的作品“母亲,我回来了”。极少收藏现代瓷雕作品的故宫博物院鉴于该作品“似玉如脂的中国白与高超手工技艺完美结合,是一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扛鼎新瓷”,而破例永久收藏。2000年,为纪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陈仁海历经一年的时间,创作了在“中国白”当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典巨作“开拓辉煌”。为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陈仁海创作了“国和为天”、“天人合一”、“和谐一家”、“和谐由心”等“和谐”主题系列作品。他的“嫦娥梦圆”是为了庆祝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而创作的极品纪念瓷。表现海峡西岸崛起的“海峡雄鹰”、纪念泉州地改市20周年的“活力泉州”等,都是陈仁海自主研创的佳作。最近他又在忙于创作泉州农运会纪念瓷和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瓷了。

  细品陈仁海一件件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是以瓷雕记录当代中国重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让重大事件凝固成永恒的历史。

  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大家史树青先生曾说:“陈仁海之所以能如此突出,一方面源于他传统文化基础坚实,另一方面是他的思想开放,能及时地吸取并消化时代文化思潮的精华,转而化生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杰作,而这后一点,恰恰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可以说,用瓷雕写当代史,是陈仁海瓷雕艺术最大的创意所在。

  他也因此被公认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创意创新的杰出领军人。

  瓷雕创意,陈仁海尤其注重技艺上的创新。在“辛默楼”陶瓷研究所里,在陈仁海的陪同下,从配方、和泥、捏胎、造型、制坯、修坯到煅烧,笔者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件件“中国白”作品的创造完整流程。他一边漫步,一边介绍说,“中国白”是泥与火的艺术,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要追求完美,坚忍不拔。“产品在原型雕塑时就得用心诠释作品的创意。”在一名修坯女技工前面,陈仁海停了下来,精心讲解弥勒佛的两绺长须该如何走向才贴切、生动逼真。

  陈仁海说,“中国白”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山中挑,碓中敲,水里淘,火里烧,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全靠手工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五六十天,其中各个环节的把握也是困难重重。为了体现“中国白”温润、明净、如玉的质感,陈仁海进行了数十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他已掌握了“中国白”和以白瓷坯胎为基础的中国红、晶釉画艺、描金彩绘等多种瓷雕类型的制作工艺,形成了独家保密配方。在陈仁海看来,陶瓷既是一门技艺,又是一门科技,只要把艺术和科技相结合,以科技为动力,才能创造出美的瓷雕艺术。

  陈仁海的创意无处不在,他还被公认为“中国白”专利版权保护急先锋。他发行的作品每一件都有专利号、版权号、作品编号、陈仁海亲笔签发收藏证书,盖有“中国白”、“辛默楼”、“陈仁海”商标印章。陈仁海和他的辛默楼陶瓷研究所一开始就注意“中国白”知识产权的保护。早在1993年,他就把“陈仁海”注册成商标,这也是国内工艺陶瓷界把名字注册成商标的第一例。为防止行业间的仿冒,他的瓷雕作品都根据订单限量生产,每件作品的专利号、版权号和作者签名一应俱全。现在,“陈仁海”、“辛默楼”、“中国白”品牌作品,已获得国家专利和版权登记300多件,被工艺界誉为“精品产业化的领军品牌”。(邱和军黄鹏辉文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