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德化实施阳光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铺路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6 8:33: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郭仙仙曾荣城曾毅琳“现在,我终于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了!”日前,多年从事“自由”职业的苏隆彬近日成了德化鑫阳矿业的一名电工。和他一样,83名参加了德化县劳动就业中心最近举办的“阳光工程”电工技术培训并获得中级电工技术等级证书的农民,先后上岗了。(XMW)

  “大城关”战略的实施和陶瓷工业的发展,使德化县30万人口中近60%集中在城关地区。一方面是多数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是民工就业无门。为此,德化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企供需对接,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由政府买单为民工提供一次免费培训机会,帮助民工成为技术工人,并牵线搭桥向企业推荐。这项工程让农民朋友倍感温暖。(XMW)

  构建免费培训平台

  连日来,星辰雕塑职业培训学校迎来一批批新学员。“从这儿走出去的学员真是供不应求。”郭老师介绍,“学员们上岗后,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大都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月工资大多在1500元以上,最高的达5600元。”原来,该校立足德化的陶瓷支柱产业,开设陶瓷雕塑、陶瓷制作等专业,学员通过培训将掌握素描、浮雕、圆雕、透雕、人物雕、动物雕等雕塑技艺,这都是企业非常需要的。(XMW)

  几年来,德化县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即免费培训、免费考试、免费发证、免费介绍就业;对乡镇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按人头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德化县以劳动就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主阵地,依托较大的陶瓷企业为培训、实习基地,联合教育、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目前,德化已有民办培训学校7所,较大规模企业培训基地3个,乡镇文技校16所。该县各村(社区)还组织信息联络员,及时了解劳动力流出和外地劳动力流入情况,他们的就业心态,政府实现了劳动力信息档案库更新及时,培训对象的选择越来越有针对性。(XMW)

  瞄准企业实际需求

  9月2日,益盛服装厂66名女工通过服装专业技能培训鉴定考试,之前她们通过县劳动就业中心组织她们于6月8日至6月28日进行集中培训。(XMW)

  原来,刚起步的德化县服装业,熟练技工一时紧缺,该厂老总急得团团转。后来,他委托该县劳动就业中心培训了70名工人。“服装生产是流水作业,培训后的女工很快就上手了,一段时间后做复杂工作基本没问题。”老总对今后委托劳动就业中心培训工人这样的渠道充满希冀。(XMW)

  德化县还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定向和“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开设陶瓷、缝纫工(电平车)、服务员、电工、特种机械操作工(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15种培训科目。(XMW)

  此外,劳动就业中心还搜集大量有关企业的用工信息,免费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几年来,德化的“阳光工程”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局面。(XMW)

  工企实现供需对接

  工企双方供需的成功对接使“阳光工程”取得了“双赢”的结果。2006年,德化被确定为“全国阳光工程示范县”,全县共举办各类工种的培训班18期1028人,全部结业并实现就业,完成年度“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102.8%。今年1至8月份,劳动就业中心已组织农村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4153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15人。(XMW)

  为了促使阳光工程从“数量就业”到“素质就业”转变,德化县不断改进“后续服务”。例如,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威尔学校今年开始利用网络工具,为学员专门开设了“dh110.com”、“学习导航110”、QQ群等多项内容,帮助解决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发布供需信息,引导他们在网络上发现商机,查找技术资料等。在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前,陈华俊曾到某陶瓷厂花纸印刷设计室打工,今年初他参加了威尔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培训,现在他成了顺美集团公司花纸印刷设计人员的一员,年收入将达4万元左右。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陈华俊说:“是‘阳光工程’为我铺设了脱贫致富阳光大道。”

  据了解,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中,德化县各培训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有的单位建立学员“QQ群”,让转移就业的学员互相沟通、互相鼓励、互相切磋业务技术,学员业务技术和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阳光工程”成为当地闪闪发光的职业培训品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